|
剛剛結束宴請的劉迺強總經理在專訪中情緒頗為高昂 (中評社 單寧攝) |
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記者 單寧)瘦肉精、地溝油、膨大劑、毒香腸、紙包子、染色饅頭……其中,這任何一個內地人民耳熟能詳的詞匯都代表著一起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自古民以食為天,自然地,總歸還是需要有人站出來回應食品安全這天大的事。
政府監管自不待說,那麼如果想要依靠市場這張無形的大手,常康農業劉迺強董事總經理攜“港台農副產品供應鏈項目”,似乎給出了一個可行的答案。
在韶關碧桂園鳳凰酒店接受中評社的專訪時,劉迺強總經理談到,利用他手里的“供應鏈”,整合產業、縮短環節,再加上先進的科技和管理,不僅能夠生產出符合香港標準的農副產品,而且最為關鍵的是,“供應鏈”中出產的農品將和內地市場的價格保持一致。那麼,在消費者的自由選擇中,值得信賴的“香港標準”將理所當然地成為“內地標準”。這是一種市場自發的行為,再配合政府的監管,將倒逼整個內地農副產品市場向“香港標準”看齊,最終從一定程度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