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在通脹的大背景下,保障低收入群體的生活不受影響,就要讓有勞動能力的人盡可能實現就業,讓工資水平跟上物價上漲的步伐,讓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盡可能與物價上漲掛鈎
物價上漲,如何保障低收入群體的生活?
人民日報報道,最新消息顯示,到9月份,我國已有27個省區市建立並啟動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國務院確定的到年底全部建立這一聯動機制的目標,預計可如期完成。在CPI高企的深秋,這無疑給那些為“買不起肉”發愁的低收入家庭送來絲絲溫暖。
6.4%、6.5%、6.2%、6.1%——自今年6月以來,我國CPI漲幅進入“6”時代。物價上漲,低收入群體首當其衝。目前,根據“短期波動、發放補貼;持續上漲、調整標準”的聯動機制,一些城鄉居民領到了價格臨時補貼,一些城市還相應提高了低保標準。
出台聯動機制,值得鼓掌歡迎。但是,這樣的機制究竟能保障多少人、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證低收入者生活不受物價上漲影響,恐怕還要打個問號。
別怪百姓不知足。細看各地規定就會發現,所說的價格臨時補貼,多數是每月二三十元,提高了的低保標準,許多城市也不過每月三四百元。當前豬肉每公斤均價已達到20多元,雞蛋價格也已達到每公斤8元左右。過日子,柴米油鹽、水電氣暖,樣樣要錢,倘若家中還有老人、病人、上學的孩子,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多出來的幾十元能起多大作用也真的讓人懷疑。
此外,目前聯動機制所針對的主要是低保戶,數量有限。和住房保障體系中“夾心層”類似,收入分配體系中也存著一個“臨界層”。大量的城鄉低收入家庭,既不像中高收入人群那樣對物價的上漲具有較強抵抗力,又不屬於低保所涵蓋的範疇。物價一旦出現連漲,其生活所受的影響立刻會成倍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