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難當頭,南韓民眾當年上街捐獻個人珍藏或傳家的金飾甚至美鈔給政府還債,共體時艱。資料照片 |
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眼前是一幅驚人的景象:主婦捐婚戒、運動員捐獎牌和獎杯,還有人捐出開業或六十歲才有的幸運金鑰匙。韓國民眾大排長龍,捐出自己最鍾愛的金銀珠寶,力挺搖搖欲墜的韓國經濟。”
聯合報報道,英國廣播公司一九九八年一月十四日從韓國發出的報導,生動描述了當時韓國大街小巷常見的景象。
一九九七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重創韓國,大宇、三星和現代等大財團發起“收黃金愛韓國”活動,鼓勵各界捐出金飾,讓政府熔成金錠後變賣還債。一九九八年一月五日活動開始,兩天就收到十噸重黃金。不到十天,首批三百噸重黃金運送出國。
韓國當時接受國際貨幣基金五百七十億美元紓困款後,該倒的公司和銀行迅速關門大吉,勒緊腰帶、共體時艱是全民共識。眾人只想趕緊償債,重新站起來,擺脫“國恥”。
當時正在首爾訪問的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康德緒(Michel Camdessus),直呼韓國民眾的情操“令人感佩”。彭博社專欄作家白賽克(William Pesek)認為,有關個人和政府責任的儒家倫理,協助韓國度過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