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醫患關係的變質並未導致醫院壓倒性的優勢。或許,在就診問題上,較之患者,醫生占據絕對的權力優勢;然而一旦爆發衝突,事件超出了就診範疇,直接面對患者的醫生便立刻成了巨大的受害者。占據輿論優勢的患者常常可以高價索賠,這其中,亦不乏有患者家屬趁機漫天要價的可能。而醫院方面往往為了息事寧人,常常是打碎了牙往肚裡吞——— 賠錢、道歉了事。
文章表示,顯然,這樣一種混亂不堪乃至近乎於叢林狀態的局面,對於雙方而言都是苦不堪言的。無論對醫院,對醫生,還是對患者,以及對社會秩序的治理者而言,當前,修復醫患關係都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正是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從制度性的角度出發,首要的一點在於政府必須重新定位醫院的角色,在基本的醫療服務領域實現“去商品化”;在醫患之間的糾紛方面,相關的立法必須盡快跟上,這一點無論對於安全感每況愈下的患者來說,還是時刻面臨漫天要價的院方,都是頗為急切的。當然,除了法律層面的完善,在具體的衝突過程中,我們不能僅僅依賴當事的雙方冷靜理性,而是有必要設立一些第三方的權威機構介入調解,以便為消弭衝突提供必要的緩衝地帶。
文章最後稱,無論社會還是個體,都不願意目睹醫患之間的信任風波愈演愈烈。我們希望不斷湧現的醫患糾紛不會白白付出代價,而至少為重建彼此之間信任注入動力,為全社會認真審視並且推動醫療行業的改革本身提供深刻的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