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長趙華林也曾於今年9月底透露,當局將修訂空氣質量標準,把PM2.5納入測量指標,而環保部本周二發布的文件也首次對PM2.5的測定進行了規範。
學者:PM2.5和PM10各有所用
新加坡理工學院環境建築學系高級講師梁美嬌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學術界裡確實有一部分研究員提倡以PM2.5作為空氣質量的依據,但兩種指標其實各有所用,得根據污染源頭判定哪個更適合。
她說,PM10在被人吸入後,同樣會累積於肺部,影響健康,但由於PM2.5更為細微,幾乎只有頭髮寬度的三十分只一,所以一般相信它更容易深入肺部,對健康的危害更大。“不過這些顆粒物對健康的影響究竟多大,還得視乎它們來自哪個污染源,以及它本身的毒性。”
目前,美國、加拿大和法國等,已將PM2.5列入空氣素質指標的計算中,但仍有許多國家,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墨西哥等仍在沿用原有的測量方式,僅涵蓋了PM10。
梁美嬌不認為指標只涵蓋PM10是個嚴重的問題。她以新加坡的情況為例指出,新加坡其實也有密切監控PM2.5,只是沒有每天對外公布含量水平。她表示,要有效管控空氣素質,更重要的是能同時做好監測、預防和執法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