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8日電/人民幣離岸市場自去年7月正式誕生之後享受了一年多幾乎無阻礙的高速發展。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金額已經達到6222億元,較8月的6090億元進一步上升。儘管存款數據繼續上升,但是源於九月底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卻暗示人民幣國際化過程可能不再一帆風順。
金融時報今日刊登評論文章表示,人民幣離岸市場成立以來,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得離岸人民幣對境內人民幣多數時間保持溢價。就當投資者覺得離岸人民幣溢價理所當然時,進入九月下旬受歐債危機惡化,資本外流導致亞洲貨幣大幅貶值影響,離岸人民幣也出現貶值勢頭,對境內人民幣交易也由原先溢價變成折價。在投資者原先看來和境內人民幣是孿生兄弟的離岸人民幣忽然變了臉,成為一個陌生人。而且這個價格倒掛現象並沒有逆轉,由九月下旬一直持續至今。
理論上,在有效市場下,套利交易將使得離岸人民幣和境內人民幣價格趨同,不過基於大陸資本管制以及監管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尚未能完全在境內外自由流動。所以境內外人民幣價差無法由套利交易完全消除。不過離岸人民幣持續一個多月的倒掛現象至少讓我們學到了兩點。首先雖然境內人民幣具有避險貨幣屬性,但是離開中國央行的離岸人民幣卻還未達到避險貨幣的境界。其次,離岸人民幣市場雖然發展迅猛,但是尚未成熟,目前非市場以外的結構性因素對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的影響開始顯現。我們將在以下幾段闡述這兩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