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文萃大觀 ->> 健康 CNML格式】 【 】 【打 印】 
秋季保養以防燥為中心 “收”為主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8 13:24:28  


  中醫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風、夏暑、秋燥、冬寒,這是一年四季自然界代表的節氣。秋天秋高氣爽,但雨水漸少、氣候幹燥。中醫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燥”。

  燥就是秋的主氣,這是因為入秋後,雖然暑熱漸退,但主令的秋燥日益明顯。不僅秋陽似火,而且秋風又性燥,易耗傷津液,使人咽幹鼻燥、口幹唇裂、皮膚幹裂,或有人出現咽癢,頻繁的痙攣性咳嗽,少痰,伴見血絲等症狀,還有不少人會有便秘、便幹難解,甚則痔瘡出血,皮膚幹澀等——這都是“秋燥”的典型表現。所以,秋季的保養應以防燥為中心,以潤燥為大法,以“收”為主導。

  秋季防秋燥,“燥”乃幹澀之病邪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分為“涼燥”、“溫燥”兩種類型。

  涼燥:感受秋涼燥氣而發病,即秋燥之偏於寒者,表現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鼻塞,類似感受風寒,但本病有津氣幹燥的現象,如唇燥溢幹、幹咳連聲、胸悶氣逆、兩脅竄痛,皮膚幹痛,舌苔薄白而幹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損而出現的寒燥症狀。

  溫燥: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氣而發病,是秋燥之偏於熱者。表現初起頭痛身熱、幹咳無痰,咳痰多稀而粘、氣逆而喘、咽喉幹痛、鼻幹唇燥、胸悶脅痛、心煩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邊尖俱紅等症,是肺受溫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現的燥熱症狀。

  兩者的共同表現為皮膚幹燥甚至皸裂、脫屑,口唇、鼻孔、咽喉幹燥,口渴飲水,舌苔幹燥,大便幹燥,或見幹咳少痰,痰黏難咯,小便短黃,脈象偏浮等。(摘自《北京晨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