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的江西九江一家紡織廠的工人在紡紗。 |
繼希臘之後,意大利、西班牙債務危機加劇,近日又傳出法國將下一個“淪陷”的說法。德國總理默克爾稱:歐洲正處於二戰以來“最艱難時期”。
歐債危機引發“中國思考”。中國應從歐洲產業“空心化”中汲取什麼?百姓歡迎的高福利制度為何成為歐債危機的“推手”?外貿需求萎縮給中國帶來哪些困擾?
歐洲製造業大量外遷,我國亦現“空心化”苗頭
歐債危機有一個顯著的產業背景: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歐洲金融服務業快速發展,但大量製造業外遷導致實體經濟“空心化”,經濟不振時無力“輸血”。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在歐債危機背景下部分地區和行業也“狀況頻出”,最近的一個例證便是溫州大量企業出現“債務危機”。
溫州“債務危機”表象是高利貸,實質則是實體經濟“空心化”。調查發現,出現“空心化”苗頭的原因,一是對房地產和放高利貸暴利的渴求,二是做實業和產品艱難,三是“羊群效應”。
浙江一家服飾公司董事長徐政傑告訴記者,幾乎沒有不搞“多元投資”的:“別人炒房或放貸輕鬆進賬千萬,你做實業辛辛苦苦才賺人家零頭,這種刺激受不了。”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溫州“百強企業”中,除兩家房地產公司和6家建築公司外,40多家製造業企業無一不涉足房地產開發,其中不乏知名製造企業。
在溫州,一些企業關停轉行,一些企業外遷至東南亞國家,部分傳統行業已出現明顯萎縮。一度占據全國產量90%的溫州金屬打火機行業已萎縮4/5。
一些地區實體經濟出現的新動向已引起政府重視,國家明確將小微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包括浙江在內的多個地方出台了具體政策扶持小微企業。
有關專家指出,當務之急是梳理和清除影響“中國製造”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改革和調控“擠壓”投機性資金在房地產領域的獲利空間,防止生產性資本“抽離”實體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