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電/環球時報今天刊登社評說,美國“重返亞洲”的勢頭看上去很猛烈,從提升一些軍事同盟關係,到推動TPP,壓迫、甚至“包圍”中國之勢活靈活現。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是:中國該怎麼辦?
社評說,或許我們首先應該重溫當年鄧公的教導: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我們需要搞清楚,美國對中國的“包圍”屬於什麼性質,它給中國帶來的戰略威脅都是些什麼。
必須指出,美國確有“包圍”中國之心,它當前在亞太的布陣也不是虛的,但這種“包圍”的實際戰略意義被誇張了。實際上,這些布陣對亞洲來說,“心理安慰”意義最突出,對美國來說,經濟利益收獲最大。
中國是GDP已占美國40%的大國,中國在亞洲地區的經濟拉動力量已經超過美國,想“包圍”中國,美國已沒有那麼大的巴掌,即使菲律賓、澳大利亞完全投向美國,甚至再有一兩個小國加入,“包圍中國”的力量也形不成質的增長。中國的體量是亞太軀幹的重要部分,它不是亞太的一段盲腸,甚至不是它的一只手或腳,今天的中國是不可“包圍”的。
社評指出,美國根本沒有可以用來認真“包圍”中國的富裕力量,它能給亞太國家提供什麼呢?過去美國可以提供它的國內“大市場”,但它現在琢磨的是如何打開亞太這個“大市場”。搞TPP就是為了這個目標,這同冷戰時期美國和亞太盟友的市場角色完全對調了。
奧巴馬當前最關切的是總統寶座,為此確保美國經濟復甦比什麼都重要。“重返”亞洲,必須是“賺錢的重返”,而不能是“花錢的重返”。因此華盛頓用向亞太國家提供“虛的”安全感,換取它們“實的”經濟回報。但亞太國家也不是傻子。
社評認為,中國完全可以從戰略上藐視來自美國的“包圍”。由於中國至少在經濟上可以撬動亞洲國家的杠杆不比美國少,中國“大市場”比美國“大市場”對亞洲國家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即使美國想用來“包圍”中國的“棋子”,中國也有相當的力量與美爭取它們。這些國家不會成為冷戰時期對美死心塌地的盟國。
美國把沖繩基地的一部分兵員調往澳大利亞,從“包圍中國”的角度看,這是後退。這次調動確實拉近了美澳,但它做不到將“在美中之間搖擺的澳大利亞”,改變成“對華盛頓效忠的澳大利亞”,澳將繼續在中美之間觀望。
美國將一艘“破軍艦”賣給菲律賓,還賣給印尼幾十架“翻新的”F-16。美國通過這些生意賺了錢,但它們對南海軍事形勢無實質影響。試想,菲律賓和印尼敢用這些武器跟中國開戰嗎?
社評指出,中國完全沒必要為美國“重返亞太”而慌張。美國的大張旗鼓,更像是其對中國崛起焦慮的另一種表現。中國不會與美戰略對抗,更不會對其做軍事挑戰,中美之間是發展勢頭的競爭,這個上風現在中國占著,美國“重返亞太”這一套,對改變中美的競爭態勢起不了什麼作用。
美國還想通過增加施壓,引起中國內部的恐慌,中國自亂陣腳。對付這一套,最好的回答就是繼續又好又快發展。中國的不斷強大將進一步改變亞太國家在中美之間選擇站位的心態。今天的很多其他難題,也將被中國的發展碾碎,或者淹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