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媒稱,從戰略角度考慮,殲-20則是與俄羅斯和印度聯合研發的第五代戰機進行對抗的戰機。
|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據環球網編譯日本《外交官》網站“閃點博客”11月27日刊文稱,自冷戰結束以來,戰鬥機技術一直以很快的速度發展。隨著各國軍工產業的發展,它們也在研製相對便宜,且能夠實現的第四代戰機。第四代戰機裝備了現代化的電子設備,而且還能不斷進行升級;這延長了第四代戰機的服役時間。與此同時,各個防務公司和各國政府也在關注更新型的戰機——第五代戰機的研發,它採用了最新的隱形技術,先進的互連傳感器及其它先進技術。
日媒稱,數十年來,美國、俄羅斯和歐洲在升級舊式戰機的同時,也在發展新型戰機。在這個過程中,亞洲的大多數國家則需要從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防務公司購買戰機。中國和印度一直在使用蘇式和米格戰機,而日本則裝備了美制戰機的縮減版。
日媒稱,不過,隨著亞洲國家經濟和工業的發展,它們正在尋求建立強大的國內工業基礎。特別需要提到的是,中印兩國的戰機技術走在了亞洲各國之前,並正在快速走向成熟。很顯然,這些國家戰機國產化是一項長遠的戰略決策,而非僅僅是戰術,形式層面的。全球武器市場對於兩國出口武器的需求正快速增長,這鞏固了本地區許多已經建立的雙邊貿易和工業合作。北京正在加強與伊斯蘭堡的合作,而新德里正積極與俄羅斯、美國和許多印度東南部的鄰國建立合資企業。
日媒稱,很明顯,新興的軍事產業合作意味著亞洲的戰略平衡,其中就包括該地區在國產戰機項目上的努力。中印都在努力獲得先進的第四代戰機研製能力,它們還與鄰國聯合生產能夠奪取空中優勢的輕型多用途戰機。如果仔細考慮這些發展,現在的戰機製造能力平衡表明,它們非常關注安全威脅,特別是印巴兩國間的緊張局勢和中印兩國存在的利益衝突。
日媒稱,中國從與俄羅斯的交往中吸取教訓,開始自主發展自己的戰機研製能力;最顯著的就是中巴聯合研製的“梟龍”戰機。最近有消息稱,該戰機將實現出口,而潛在客戶可能來自東南亞和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