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戰爭之前,占利總人口十分之一的柏柏爾人(自稱阿馬齊格人)由於被視為美國、以色列和法國秘密機構豢養的代理人,被卡扎菲政權邊緣化。現在他們要求利新政權承認其語言為官方語言,與阿拉伯語具有同等地位;批評過渡委8月公佈的憲法草案中沒有體現其權利。柏柏爾人在推翻卡扎菲的戰鬥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今天,他們等待得到回報。作為施壓,柏柏爾民兵部隊一直不肯撤離的黎波里。新政府一成立,他們立即表示其在政府中的代表性與其對“利比亞革命”的貢獻不相符。“利比亞阿馬齊格人大會”號召利比亞人,特別是阿馬齊格人舉行示威,暫時凍結與過渡委和過渡政府的合作。
第五,卡塔爾雖然是一個阿拉伯小國,但出於宗教信仰的考慮,想在中東發揮重大作用,積極配合北約把卡扎菲趕下台。為了在後卡扎菲時代擴大其在利比亞的影響,卡塔爾大力支持利伊斯蘭武裝集團。這有悖利新政權解散武裝民兵的政策,利駐聯合國代表明確指責多哈“武裝和資助某些集團”,敦促卡塔爾停止干預利比亞內部事務。
第六,利新政府宣稱立法將以伊斯蘭教法為準則,此言在國內外人士中產生了疑慮,許多人擔心如果恢復伊斯蘭教傳統,可能導致原教旨主義復活。對此,利當局辯解,此舉是為了表明推翻卡扎菲政權的力量是“利比亞的革命者”,而不是北約支持的“西方傀儡”。
綜上所述,利新政府既要顧全支持其推翻前政權的大國利益,又要顧全自己“獨立自主”的面子,還要平衡國內各地區、各利益集團的“紅利”,他們究竟會採取什麼樣的政策,勢必會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