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有關貨幣清算的協商中,經常喊話說可望盡快簽署,但對於雙方銀行的雙邊貨幣往來業務現況,卻很少加以注意。
台資銀行在大陸已有分行,但對人民幣業務卻是新手;而在台灣根本沒有陸資銀行,所謂的人民幣業務,不過是現鈔的兌換罷了。台灣每年對大陸出口將近1200億美元,其中究竟有多少可以推動以人民幣結算?這個議題會是主導大陸進行兩幣直接清算的重要因素,卻從未在任何報導中看到。在不談陸銀分行、不談人民幣貿易結算的前提下,大陸為什麼急著要搞兩岸貨幣清算?
社評說,台灣許多金融業者擔憂,對等開放會對台灣來說有困難,而官方及半官方的言論,也不時呼應這個觀點。大家都說,大陸的銀行太大又太多,要是對等開放的話,台灣本地銀行就沒生意了。但是美國、日本及歐洲,也有好多是超大型的跨國銀行,台灣對他們確是一律完全開放,這些年來也沒什麼問題。
如果台灣的心態是,大陸既然答應要讓利,那就乾脆多拿一些好處,最後的代價可能會更高。當初台資銀行歡天喜地到大陸去,不但升格為分行有可能承做人民幣,現在卻突然發現,人民幣與台幣若不能相互回流清算,台資銀行很難做到大陸台商的生意。所以說,對等開放不是為了大陸,因為台灣要搭上人民幣這個超級列車,一定要以務實互惠的商業態度,提供大陸具體的金融條件,不要再說些不著邊際的官式語言。
香港在人民幣離岸業務的推動上,雖然是有中國國務院的加持,但是香港金管局在事前配套措施上,經過縝密且有利金融現實的規畫。
香港外有與美元的聯繫制度,內有港幣與人民幣的競合形勢,香港都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台灣的環境單純多了,不但可以自主調解外匯準備,政府對貿易結算的影響力又強,有良好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條件。
社評說,台灣最需要的,是以踏實的金融協商模式,取代模糊的官方語言,要不然台灣不僅無法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恐怕未來的進出口還要因為人民幣而再受香港牽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