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選舉觀察:民調不是判定選情的主要依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2 00:42:10  


  中評社台北12月12日電(特約作者 丁仁方)台灣這幾天又有不少機構及媒體公布了總統大選的最新民調數據,一如往常,這些民調結果彼此落差頗大,公布民調的單位為了增加公信力,通常都會找一些名嘴、學者加以評論,經過這些權威人士的解讀,好像每家民調的結果都很準確,那麼到底哪家的民調可信度最高呢?

  一般人看選舉民調最關心的大概有兩組相關數據,一為候選人實際的支持度,一為不同候選人之間的差距,不過就實際經驗來看,目前所公布的台灣總統大選民調,這兩組數據經常與基層感受相當不同,甚至連過去總統大選選前最後公布的民調,也經常跟實際選舉結果誤差甚多,顯然民調要作為判斷台灣選舉情勢的主要依據,還很有很多不足之處。

  根據筆者觀察,台灣選舉民調長期以來受限於幾個難以突破的困境,以致於嚴重影響推論選情的準確性。首先,是表態率偏低的問題:以2008年總統大選選前所公布最後一次民調為例,中國時報跟聯合報所公布的民調數字表態率都不到75%,兩大報公布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蘇貞昌的支持度都只有22%,結果最後兩人得票率將近42%,以事後結果來推斷,兩大報當時所公布的民調數字參考價值相當有限。

  其次,是明顯的機構效應:也就是說,受訪者會因為對民調機構的成見而拒答或拒絕表示其真實態度,以至於影響到民調的準確性。以十二月初兩大報所公布最新總統大選民調為例,雖然兩者表態率已經高達八成以上,馬英九、吳敦義都領先蔡英文、蘇嘉全有七個百分點,如果換算成選票,這七個百分點可能將近有百萬票的領先差距,果然這樣,馬、吳應該選得相當輕鬆,何來選情緊繃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2012選舉觀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