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交流:帶來機會
南台灣政治圖譜偏綠,民進黨出身的高雄市市長陳菊更是政治色彩鮮明。然而面對陸客和農產品採購帶來的經濟效益,陳菊也不得不順應民意,奉行“政治讓位於經濟”的策略。
高雄市政府觀光部門、農業部門、新聞部門都在很賣力經營兩岸經貿。上月,民進黨點名“大陸是假採購,真輔選”,高雄市政府不但沒有呼應,反而忙著組團,到大陸各地行銷地方特產;慶祝兩岸航線開航;接待從浙江來的第10萬名遊客。選舉歸選舉,經濟歸經濟,高雄市顯然是“兩條腿走路”。
值得尋味的是,一系列事實表明,南台灣的普通人對大陸優秀的文化並不排斥。
2011年5月,“四川.成都大廟會”在高雄舉辦。這是大陸在南台灣的首個大型民眾交流活動。張涼粉、蒸蒸糕、樂山豆腐腦、軍屯鍋盔前總有人耐心等候。雨篷下的座位已客滿,有人等位有人站著吃。川藝、川茶、川景、故事三國、成都民俗區也人來人往。廟會吸引20多萬人參與。
有記者詢問主辦方,高雄人何以如此“捧場”?一位工作人員回答:“好東西大家都喜歡。”
大陸和南台灣的距離或許根本不像想象的那樣遙遠,但太久的分離產生了誤解。一時的接近不能帶來巨大的轉變,但至少為轉變預備了條件。南台灣和大陸正彼此走近,兩岸關係或許要翻開新的一頁。(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王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