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6日電/儘管歐洲面臨信用評等遭到調降的威脅,但一些大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評等則調升。印尼即是最鮮明的對比.惠譽在12月15日把印尼的主權評等調升,14年來首次恢復到投資級狀態.回溯至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還必須出手協助,提供101億美元的三年期貸款。
“印尼的銀行業尚未準備好因應席捲東南亞的金融風暴,”IMF當時表示。然時光轉至2011年,現在是歐洲的銀行業成為關切焦點,歐元區為了解決自身的債務危機而焦頭爛額,為拿出政治上可行的解決之道而絞盡腦汁.
路透社消息,全球三大評等機構都已警告,如果不能遏止這場危機,歐洲國家面臨降評威脅.惠譽在12月16日表示,在技術上和政治上要拿出全面的解決辦法是不可能的。對於歐洲的信心變得如此黯淡,以致於Northern Trust的分析師對於前景的最樂觀說法是,“我們的基本假設是歐元區在未來兩年內不會完全崩解。”
為什麼角色發生轉換?
路透調查顯示,2012年印尼經濟增長率料達6.4%,僅略低於2011年預估增長率6.5%.歐元區明年料將陷入衰退,而美國經濟增長率或許只有印尼的三分之一。亞洲從1990年代後期金融危機中汲取的教訓就是,“確保擁有足夠的保障”。
目前亞洲掌握著全球絕大部分外匯儲備,其中中國和日本合計持有約4.5兆(萬億)美元.但印度、印尼和韓國也擁有大量外匯儲備。這將幫助其防範金融市場動蕩.印尼、韓國、印度和其他國家今年就動用了外儲阻止本幣的極度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