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作為國資委首任主任,李榮融在任七年零五個月。李榮融剛上任時,央企數量是196家,他卸任時,央企減到123家;李榮融接手時央企總利潤為2400億元,至他2010年8月離開時,央企實現利潤超過1萬億元;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央企由7家世界500強,增長至38家。
《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歷史為改革者設定的命運都相似:在受到一部分人熱情讚揚和全力支持的同時,也會遭到另一部分人的質疑。李榮融為央企設計的一系列加減法,未能遠離“壟斷”、“國進民退”、“大而不強”的批評。
李榮融說,國進民退是一個偽命題,央企背了壟斷的黑鍋。面對批評,李榮融說,我不怕批評,因為我的內心很坦蕩,改革的信念從未動搖。
培育30-50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依然是我一生的夢想。”李榮融相信,只要國企改革的體制不變,這個改革思路將會延續下去。
制度建設最寶貴
“我特別珍惜我在任期間出台的這23個規章和193個規範性文件”
《21世紀》:你是國資委第一任主任,在國資改革路上留下深刻印記,哪些東西是你最看重的?
李榮融:我特別珍惜我在任期間出台的這23個規章和193個規範性文件,這也是我們理論探索、實踐探索的結晶。
外界對其他方面可能各有說法,但我認為能夠延續、持續發揮作用的就是法律法規。一直以來,我都很注重制度建設,我相信可持續下去不是人,而是制度。這也是我在無錫當廠長的時候就得出的一個體會。一個企業領導,獲得了很多利潤,你說對這個企業是不是貢獻?是貢獻。但我認為一個優秀領導最大的貢獻在於制度建設,百年老店為什麼能百年?靠的是制度。
國企的責任感樹立起來了。原來政府管得太多,國企沒有責任,說到哪兒算哪兒。中央企業的責任是什麼?就是黨和國家、人民需要的時候,中央企業一定不辜負希望,這是我一直想要努力奮鬥的。目前,我認為在關鍵時刻,中央企業的責任體現得不錯,比如說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地震、建國60周年大慶等。
《21世紀》:你認為這23個規章和193個文件,未來能夠延續執行嗎?今後中國的國資改革,在多大程度上將沿著你當初設計的思路延伸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