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上,我們經常聽到的一種雄辯是:政府的利益所在,難道會讓房地產下跌嗎?政府的力量的確可以延長泡沫的時間,但很難阻止其破裂。相反,政府的力量會加大市場的非理性程度,放大其調整的壓力。既然房地產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如此巨大的收益,一旦房地產泡沫翻轉,地方政府所受到的傷害也可能且深且巨。這種情況實際早已預演過一次。在中國房地產陷入低迷的2008年,全國各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讓金普遍下滑了50%,有些地方甚至下降90%,在那個時候,我們聽到的,是地方財政的一片叫苦之聲。
以土地收入占地方財政的比例,房地產的低迷將嚴重影響地方財政的開支。請注意,在2008年,中國房地產僅僅是低迷。而如果是泡沫破裂,那麼與房地產泡沫相關的一切收入下降都可能是非線性的。而隨著土地價值的大幅重估,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負擔將變得異常沉重,導致地方政府的破產也絕不是什麼不可想象的事情。在這個時候,如果實體經濟同步下滑甚至劇烈下滑的話,稅收減少,地方政府收入就可能陷入短暫枯竭。土地出讓金本來就是透支未來的土地租金收益,現在越多,以後就越少。中國地方債務的數字很難準確計算,據中國銀監會統計:“從地方平台公司貸款債務與地方政府財力對比看,債務率為97.8%,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貸款債務率超過200%。”顯然,房地產如果崩潰,地方政府幾乎立即會陷入債務危機。
可以斷定,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將會給地方政府立即帶來嚴重的困境。可以預計的是,如果房地產泡沫破裂,地方政府興辦的大量工程將會由於現金流問題而擱淺,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最為關鍵的發動者和組織者,地方政府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的功能將會癱瘓,曾經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高投資法寶就會成為無源之水。
如果只是個別地方政府出現這個問題,中央政府目前的財力可以集中予以救助,但筆者相信,一旦房地產崩潰,地方政府的財務困境將是普遍的。這個時候,中央政府的財力恐怕就會捉襟見肘,顧不過來了。在中國的體制中,地方政府的負債本質上仍然是國家負債,當地方政府無法還債的時候,其債務必然上移,而顯性化為國家債務,到那個時候,中國看上去十分安全的負債比率恐怕就不那麼安全了。
銀行的風險
由於事權的下移,地方政府的開支是具有某種剛性特征的。如果地方財政陷入危機,將迫使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又一次回到談判桌前,而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權力重新劃分的契機也就到來了。這可能是中國政治及社會結構最為重要的調整,而由此衍生的一系列變化,其意義之深遠無論怎樣估計都不過分。如果我們不健忘的話,目前這種地方與中央的分權體制,是在1990年代初期經濟困難時與一個個地方談判出來的。這個體制支撐了中國前面將近15年的經濟表現。而另外一個相當肯定的結果是,中國各級政府與企業長期維持的蜜月將會結束,各種稅收將會日趨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