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便需要提及的是,這些貸款大多來自最近10年來在中國經濟中表現越來越活躍的所謂央企。與地方政府一樣,中國規模越來越龐大的央企也是以軟約束著稱的。就目前中國銀行業的情況看,我相信,中國的銀行將在泡沫破滅的打擊中幸存下來。但問題在於,房地產泡沫破滅只是一系列重大變化的開始,初始條件的變化,可能會引出一系列更為重大的條件變化。如果這個變化意味著實體經濟本身的危機,那麼中國的銀行業將肯定會面臨第二輪、第三輪甚至更多輪的打擊。中國監管層近一兩年來,不斷敦促中國銀行業從各種渠道持續補充資本金,也許多少是預感到了即將來到的壞賬衝擊。
在經濟體系從一個狀態向另外一個狀態切換或者說巨變的時候,所有假設條件都將變得面目全非,而那些據此做出預測的,看上去十分精確的數據總是謬之千里,貽笑大方。而經常出現的問題是,許多重要因素,當初根本就沒有被予以考慮。但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中國的國有銀行現有資本金恐怕都很難招架。作為國有銀行的隱性擔保人,中央政府恐怕還得又一次出場演出。一位西方評論家非常精到地指出:政府是不斷運轉的泡沫超級周期的最後一根鏈條。從理論上說,中國政府可以像1990年代救助銀行那樣如法炮製,再一次救銀行於既倒。但所有人都清楚,這會是以向全體公民徵收高額通脹稅為代價的。
拜全球化及市場化改革之福,中國銀行與地方政府過了10幾年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在不遠的未來,他們會不會再一次雙雙陷入像1990年代一樣的艱難時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