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劃得來的賬還有很多。一年多,重慶發展微型企業近5萬戶,帶動就業40萬人。如果這40萬人失業在家,政府一年每人補助約5000元,一年20億元。現在把這20億元拿出來扶持微型企業,政府不用每年再掏錢,以後還會產生稅收,帶動更多人就業。農民工等轉戶進城,500萬人有了城市社會保障,消費水平如果與同城市居民一樣,每年將拉動數百億元消費。
現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之弦已經綳得很緊了,但消費卻相對滯後。如果一般勞動所得老上不去,社會消費就會不足,那無論是對微觀經濟還是對宏觀經濟,都會產生損害。所以要轉變發展方式,著力點應在提高廣大群眾的消費水平上,拉動內需,培育和擴大市場,以增強經濟發展後勁。這與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實現共富,又是完全一致的。
“共同富裕絕不是要‘劫富濟貧’,更不是走回頭路、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說,重慶將基尼系數目標定在0.35,既有利於分好“蛋糕”,也有利於做大“蛋糕”。
“健康的生產關係能有力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這裡講的‘發展’,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統一,既是講物質,也是講精神;既是生產力的進步,也是生產關係的科學調整。”重慶更深遠的思慮是,共同富裕不僅是民生、是公平、是理想,也是持續發展的動力;不僅是起點和歸宿,而且貫穿於發展的全過程。只有走共同富裕之路,才能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發展才有了內在的驅動力和社會的合理性。
重慶這幾年抓民生、促共富,不僅沒影響經濟,發展的質和量還有了很大提升。近3年經濟增速連續保持全國前三,初步統計,2011年增長16.5%,增幅躍居全國第一。事實說明,抓共同富裕並不耽誤發展,還促發展,共富與發展是良性互動。
縮小差距,共同富裕,本身就是重大改革,也需要改革精神
著力深化改革,在收入分配、財稅調節、公共服務、社會保障、戶籍制度等方面進行體制機制創新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魚池鎮山嬌村村民馬培義,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作抵押貸款20萬元,建起月育雛20000羽的脫溫育雛場,年收益達30萬元。在他帶動下,全村有14戶農民通過“三權”抵押貸款88萬元,用於發展肉兔、土雞產業。
農民的承包地、林地、房屋是其最大財產,但如果不實現流通,就是一堆“死資產”。2010年,重慶第一個在省級行政區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並不斷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村居民房屋“三權”抵押融資的規模和範圍,到2015年將實現“三權”抵押融資1000億元以上,讓“死資產”變成“活資源”,成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不竭之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