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指出,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本身就是重大改革,是推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實現共同富裕也需要改革精神,要通過深化改革實現新的制度安排。這些年,重慶搞共同富裕,不僅沒有放緩改革開放步伐,反而是改革措施層出不窮,不斷向縱深推進。共富與改革開放不僅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戶籍制度改革,無疑是重慶發起的又一場攻堅戰。其最大突破在於,農民工等轉戶進城後,可及時穿上城市的就業、住房、養老、醫療、教育“五件衣服”,同時在3至5年過渡期內可不脫農村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件衣服”,過渡期後仍由農民自願選擇“穿”或“脫”。一年多時間,重慶已有300多萬農民工等轉戶進城。
還有,公租房建設,微型企業發展,收入分配調節,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化改造,按中央授權進行“地票”交易等,無不蘊涵著突破性的改革思路。
重慶2010年財政收入不到2000億元,而“共富12條”涉及面寬,投入將超萬億元。“小財政”如何推動“大目標”?市財政局局長劉偉的答案是:改革。
舉措有三:一是堅持全市財政一般預算50%以上用於民生、75%用於區縣和基層、新增財力70%投向農村這三條“硬杠子”。二是以財政資金撬動和帶動社會投入。1萬億元投入中,約5000億元是政府財政支出,另5000億元是政府出制度安排,社會企業拿錢。三是今後5年,作為“第三財政”的國有資本收益上繳財政比例將由去年的15%提高到30%,用於民生,服務社會。
更可喜的是,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基本形成。兩江新區迅猛起步,年產1億部的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基地加快推進,5年後重慶工業銷售值將由1萬億元增至3萬億元,至少可新增就業崗位150萬個。工業發展必將推動金融、物流、商貿、旅遊等服務業蓬勃興起,國際級雲計算基地和離岸結算中心加快建設,服務行業可新增180萬個崗位。這將為重慶實現充分就業,走向共同富裕打下堅實基礎。
在共同富裕的“沃土”上,生長出和諧社會的“參天大樹”
縮小三個差距,不是不能幹,只要下決心,真想幹,下實勁兒幹,又能幹到點子上,就可以一年一個樣
開縣鐵橋鎮的農民王易成數著手裡的養老金,臉上樂開了花:“每個月都能按時領‘工資’,這可是以前做夢都想不到的啊。”
從2011年4月起,重慶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較全國提前4年完成全覆蓋。未來5年,重慶還將投入3000億元,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