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網絡謠言來說,中國有句古話:“謠言止於智者。”我們不能要求大家都是“智者”,但謠言止於信息的充分披露,卻是不爭的事實。近年來,一些網絡謠言的產生和傳播,大多是因為一些權威機構信息發布不及時或不充分而造成的,有的則是刻意掩蓋事實真相,引起廣泛的質疑所致。事實證明,只要有關權威機構能夠及時做好信息披露,真誠地面對社會的關切,謠言自然會煙消雲散。從這一點來說,網絡謠言並不如所說的那麼可怕。“錢雲會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對於惡意散布謠言擾亂公共秩序者,相信公安部門自然有辦法順藤摸瓜、找到禍源的。如果連這點能耐都沒有,那麼許多大案要案更加無從偵破。
允許網絡“虛名”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護用戶的個人身份信息,使用戶免受不良信息的騷擾,還能讓那些想通過網絡揭露身邊醜惡現象、但又怕遭到報復的用戶獲得一定的安全感。事實證明,網絡“虛名”所揭露的社會醜惡現象同樣具有很高的真實性。轟動一時的“躲貓貓事件”“韓峰日記事件”“天價煙局長”的揭露者,都沒有採用實名。須知對於廣大弱勢群體來說,用實名揭露身邊的醜惡現象是一件具有風險的舉動。而網絡實名制將會讓不少人噤若寒蟬。
此外,以防止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為名而實行實名制,實際上是一種事先設置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公民的言論自由,這是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做法。其結果不僅不會達到其美好的初衷,反而可能會讓網絡生態死氣沉沉,了無生氣。或許,網絡的“野蠻生長”所反映的,恰恰是社會的寬容、自由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