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說,重慶還比較窮,財政並不寬裕,但我們下決心走共同富裕的路子,這絕不是盲目的,是建立在科學思考的基礎上。社會要發展進步,就要讓大多數的百姓看著公平、合理,比較滿足,這樣才能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現在重慶的“三個差距”,即貧富、城鄉、區域差距已不小,不僅群眾有意見,消費也上不去。只有把民生安排好,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廣大市民才能在心理上安穩,發展才能持續。
薄熙來說,“縮差共富”當然會面臨很大挑戰。重慶直轄後,帶起了原四川省也屬貧困的“兩翼”地區,其中有14個國貧縣,而重慶的財力並不雄厚,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面臨的挑戰很大。按一些人的思維邏輯,好像收入差距越大,越能刺激發展,越能招到廉價勞動力,企業的利潤也會越豐厚,從而實現經濟發展。其實,貧富差距大了,不僅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影響社會穩定,也會嚴重削弱經濟發展的原動力。重慶的思路很簡單,就是要在共同富裕中推動經濟發展。通過普遍提高市民的收入水平,既改善他們的生活,也增加他們受教育的機會,使整個勞動力素質不斷提升。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有機會招到更多優秀的工人,再加上政府提供公租房,為農民工解決城市戶籍,提高保障水平,企業沒了後顧之憂,就可一心一意謀發展,投資興業的信心自然會大增。重慶這些年經濟社會有了較大進步,證明這條路是走得通的。
平均主義不利於發展,所以要打破“大鍋飯”;但貧富差距拉大也會破壞生產力
香港大公報記者孫志接著問:“今年是小平南巡講話20周年,經濟界認為,中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重慶在此時提出共富理念,對當前GDP增長有何作用,又有什麼長遠意義?”
薄熙來說,小平同志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改革開放之初,在平均主義盛行的情況下,強調打破“大鍋飯”,克服平均主義,從而調動廣大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是完全正確的。但小平同志看得遠,當時就提出“要先富帶後富,實現共同富裕”。30年過去了,有些地方貧富差距已經不小,需要高度重視。從哲學上講,“物極必反”,凡事都要有個“度”,平均主義不利於發展,所以要打破“大鍋飯”;但收入差距要適度,如果差距拉大,也會破壞生產力,所以要“縮差共富”。
薄熙來說,直觀來看,共同富裕的過程就是照顧中低收入者,特別是困難群眾,我們的“民生十條”、“共富十二條”,都期望改善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縮差共富”不僅是一個道義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下一段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經濟界經常講“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目前“投資”和“出口”的力度已經很大,全球領先,進一步增長的空間受到限制。而以消費促發展的潛力巨大,要挖掘這個潛力,“縮差共富”是關鍵,要大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從而整體提升社會的消費水平,使“三駕馬車”都能鉚足勁兒,一起拉動經濟的發展。把“消費”這個潛力挖掘出來,又可實現大發展。反之,如果貧富分化,富人有錢沒處花,低收入百姓有急用卻缺錢花,在這種消費狀態中,經濟發展自然會大受影響。從歷史發展的進程看,已經到了做好共同富裕這篇大文章的時候了。重慶這些年致力於改善民生,百姓從內心滿意,全力支持政府的工作,這又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的增長。
重慶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一定要重視縮小基尼系數,同步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