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通航安全牽動美國心
蘇伊士運河位於亞洲和非洲交界處,連接地中海和紅海,是溝通亞、非、歐的咽喉要道,全長1 9 3.3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蘇伊士運河將歐洲到亞洲各港口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6000公里至1萬公里。運河的過往貨船主要是集裝箱船、油輪、液化天然氣船、載車船和散裝貨輪,承載著約8%的國際海上貿易,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是世界經濟的重要風向標。
蘇伊士運河對埃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運河收入是埃及除旅遊、僑匯、油氣之外的另一主要外匯收入來源。剛過去的2010/2011財年(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運河收入50.5億美元,同比增長11.3%,創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新高,該財年共有1.8萬艘船通過。而運河2007/2008財年收入為51.6億美元,為歷史之最。
埃及對於蘇伊士運河的管理也非常重視。根據埃及法律,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直接向埃及總理負責,管理局董事會的決定需總理批准方能生效。管理局主席、董事會成員的任免和待遇需經總統批准。
運河管理局目前正在研究通過挖深現有航道、增加雙向航道區域、減少通過運河時間、完善服務等,吸引更多的過往船只。埃及政府也在醞釀新的戰略,提高蘇伊士運河收入,組建物流中心,增加海港投資項目,讓蘇伊士運河地區成為自由經濟區和全球中心,增加蘇伊士運河對世界經濟的貢獻。
蘇伊士運河由於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自誕生時起就一直是西方大國爭奪和控制的對象。蘇伊士運河1869年建成通航後,長期被英國和法國殖民者控制。直到1956年,埃及時任總統納賽爾宣布將運河收歸國有。英法為奪取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聯合以色列,於當年10月29日對埃及發動突然襲擊,這就是第二次中東戰爭,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戰爭以埃及獲勝、英法以戰敗而告終,埃及最終取得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
蘇伊士運河能否正常通航,歷來受到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國家的高度關注。歷史上,運河曾5次關閉停航。最為嚴重的一次是1967年因爆發第三次中東戰爭時停航8年,直至1975年6月才複航。
在穆巴拉克政權時期,埃及是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盟友,美國實際上對蘇伊士運河有著較大的影響力。去年年初埃及政局發生動蕩,蘇伊士運河船廠工人多次舉行大規模罷工,要求增加工資,改善待遇,並一度威脅阻止運河通航,外界十分擔心社會動蕩會對蘇伊士運河產生影響。當時,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詹姆斯.馬蒂斯出面表示,一旦蘇伊士運河關閉,美國將從外交、經濟和軍事方面予以應對。但他又表示,關閉運河是無法想象的事情,任何埃及的當權者都應該考慮到關閉運河對財政方面的影響,因此他看不出關閉運河的動機。最終,埃及軍方在蘇伊士省增加了大批軍力,保證了運河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