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選原因一 民心渴望安定 九二共識贏了
世界日報14日一篇分析文章指出,這次“總統”大選候選人馬英九勝選,相較先前各方預估的緊繃,七十多萬票的差距,算是贏得漂亮。馬英九在選戰過程中雖選得辛苦,但最後終究苦盡甘來,主要原因,實與在內在條件不佳、外在環境險峻的景況底下,“渴望安定”的民心大有關係。
回顧選戰過程,民進黨主攻社會公平和施政能力不佳,國民黨則鼓吹兩岸外交和清廉政治,經濟議題原本應是綠營得分的最佳攻擊點,但在藍綠“各自表述”下,彼此抵消,誰也沒有討到便宜。
這次大選最重要的主軸,在兩岸政策的主張,也就是九二共識對台灣共識的公投;馬英九堅定立場對比蔡英九左閃右躲,始終不說明白,這也成了馬蔡兩軍的楚河漢界,是馬營“安定牌”奏效的主因。
相較蔡英文的“台灣共識”屢受質疑,馬政府兩岸政策如兩岸直航、開放陸客來台、簽署ECFA等,都是具體政績;在兩岸議題上民進黨沒有政策、缺乏願景,卻有沉重的意識型態包袱,這種政策上的畫地自限,讓綠營只能死守基本盤,始終無法擴大政治版圖。
選戰到了最後階段,馬英九頗有“一人競選、八方相助”的氣勢,不僅美國宣布將台灣納入免簽候選國,郭台銘、張榮發、王雪紅等諸多企業家紛紛出面挺“九二共識”,橘營傅萁也站出來挺馬;甚至原本國民黨擔心的天候不佳,最後也陽光普照,天時地利人和樣樣都來。
反觀民進黨,在最後關頭急拋“大聯合政府”,卻被“行政院”前院長唐飛破功,成了最大失策;雖然蔡英文也想打安心牌,但“台灣共識”已先天不良、後天失調,顯已無濟於事,最後除了端出老面孔李遠哲、李登輝,再也變不出新招,勝負至此底定。
整體而言,馬政府四年執政下來折損不少光環,施政即使有所佳績,但人民無感,仍然成為選戰的極大包袱。馬英九這次的勝利,有相當大的成分是建立在民進黨錯誤的兩岸策略上,但政績才是硬道理,馬政府應記取教訓,別再讓人民無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