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三:農民種稻能賺多少錢?
種一畝稻的純利潤不到2000元
在五常,水稻生產主要有訂單種植和合作社收購兩種模式。企業與農民對接簽訂訂單,通過建設種植基地,企業參與到生產過程和質量管理中,包括施什麼肥、用什麼農藥都涉及。農民自主組建的合作社,是農民種稻,合作社組織銷售。
儘管有了多個稻米企業協會和農民合作組織,但市場價格的形成卻不是任何一方能說了算的。
“就拿和五常相鄰地方來說,吉林榆樹的水稻最高收購價每斤1.6元,哈爾濱市的尚志、方正、阿城等地的價格是1.4元,五常可以達到1.9—2.4元,平均一斤水稻農民可以多掙5毛錢,五常的70萬農民因此增收12.5億元,平均每人增收近2000元。” 伊彥臣說。
五常市的民樂、安家等鄉鎮是優質栽培區,出產的稻米價格要相對較高。張航說,我們的收購價按照在市場價格水平的基礎上加價5分錢來執行,其中不包括民樂鄉的有機稻,那裡的水稻收購價在2.4元左右。“企業與農戶是雙向選擇,任何一方都決定不了價格走勢。農民要受益,企業要得利,還要保障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可靠,那樣才會有市場。”
“一戶農民可以和多家企業簽訂訂單,誰出價高賣給誰。絕大多數企業都是在微利中生存,農民和企業綁得很緊,不可能出現企業暴利、農民虧本的現象。”伊彥臣說。
一位在五常從事稻米經銷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市場信息現在很透明,企業和農戶都能很充分地掌握行情變化,前些年開始,部分農戶在秋後就與企業簽訂“保底期貨”的產銷協議。“比方說,雙方設定一個1.9元/斤的保底價,農民送來1萬斤米,但不要現錢。等到結算的時候,如果價格漲到2.1元,就按照高價結算,如果低於1.9元,農民也可拿到1.9萬元。對企業而言,可以不占用大量現金,等到第一批米賣出去,再和農戶結算,資金就循環開了。”
據了解,在五常,如果種普通五常稻,每畝總投入為800元左右,產量1300斤左右,賣糧收入加上種糧等補貼,除去成本,每畝淨收入不到2000元。有機稻的種植面積有30萬畝,每畝總投入約為1000元,產出1100斤上下,售價比普通米高,每畝淨收入也不到2000元。
李玉雙是五常市五常鎮遠景村於畔屯的稻農,今年他家種了30畝水稻,都是五常稻花香。通過合作社,他家的大米銷售到了北京、山東、河南等地。李玉雙說,今年合作社稻穀收購價是在市場價每斤1.8元的基礎上加價0.5—0.8元,“最高的加價1.5元,種一坰頂兩坰,那就了不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