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前外長魯斯蘭.阿蔔杜加尼之女雷諾瓦帝.阿蔔杜加尼-克納普稱,鄰國之間出現矛盾很正常,親兄弟之間還會經常吵架。但是雙方都要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謀求共同利益。
2011年在南海問題上,一些東南亞國家立場強硬,並希望拉美國“入夥”,讓第三方“摻和”進來;而美國“重返亞洲”的舉動頻繁,擠壓中國周邊空間的意圖十分明顯。儘管如此,但中國需要明白,這些對中國猜忌、警惕、甚至對抗的行為,並不會給中國的發展帶來多少實質性損害,而是會給中國的國際形象抹黑。
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看法隨著歷史發展而變化。以印尼舉例,我這一代人對1955年的萬隆會議還有深刻印象,周恩來總理在會議上倡導的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還歷歷在目。儘管已經過去50多年,這些精神一點兒都沒過時,需要後代傳承下去。可是,現在我觀察到的不少印尼年輕人,儘管到了中國來留學,儘管他們是華裔,祖輩都是來自中國的僑民,但他們在中國還是成天想著怎麼賺錢、怎麼從商,卻對中國的歷史知之甚少,萬隆會議更是已很少有人知道了。
鄰國之間出現矛盾很正常,親兄弟之間還會經常吵架呢。但是雙方都要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謀求共同利益,當利益取向不同時,可以先表達出來。就以南海問題舉例,除去領土主權的因素外,海底的石油資源實際上也是各爭議方的實際關切。那麼如何處理這種實實在在的利益?大家可以拿出各自的方案,真誠探討,而不是互相猜忌。
我定期在印尼報紙上開設“來自中國的信”這一專欄,在專欄中,我曾寫過自己在西安、西藏等地的見聞。在西安,我發現當地有不少穆斯林,依循著和印尼穆斯林很相似的飲食習慣;在西藏、四川,我看到虔誠的佛教徒進行莊嚴的宗教儀式,這讓自己十分感慨,中國擁有充分的宗教自由。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所講的故事,很容易被印尼民眾接受。因此,中國在擴大對外宣傳的同時,應該向更多的外國人開放,讓更多的外國人講述他們自己的中國故事,加深他國對中國的理解,這遠比教科書上講授的條條框框有親切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