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擠廟會、看3D動畫、聽新春音樂會……龍年春節期間,一場場文化盛宴在全國各地上演,在政策“利好”推動下,異彩紛呈的文化消費迎來“開門紅”。相形之下,政策調控之下的樓市、車市和家電市場卻歸於平淡。
春節消費市場變化猶如“風向標”,既反映了百姓生活的新變化、新期盼,也折射出中國經濟正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文化消費“井噴”
據人民日報報道,龍年鐘聲敲響,各地“龍主題”文化休閑消費拉開大幕:不少餐飲店擺出“金龍宴”,各地龍燈會、舞龍會人頭攢動,電視銀幕上“龍寶寶”的動畫形象更是憨態可掬……
“文化活動一年比一年豐富多彩,心情也一年比一年敞亮。”63歲的西安市民徐林海樂呵呵地說。他喜歡看陝北大秧歌、洋縣皮影,還喜歡雲南佤族少數民族歌舞和川劇變臉吐火,“不出陝西就看到全國的藝術表演,心裡美呀!”
在北京,“趕廟會”成為春節寵兒。地壇春節廟會、龍潭文化廟會、大觀園紅樓廟會……主題各有側重,人潮川流不息。廟會上,“面人彭”、“泥人張”等傳統藝術借助現代科技大放異彩,一套“三國五虎上將”面人要價500元,仍然得擠著排隊才能買到。
然而,北京春節頗有特色的是,一些市民帶著自家的藏品,趕到琉璃廠文化街,讓文物專家免費給“鑒寶”。甚至還有開著自家汽車去賣“兔兒爺”的都市白領,為傳統廟會增添了許多新內涵。
過年消費不能缺少飲食文化,上海城隍廟小吃街、成都錦裡小吃街、天津南市食品街,幾乎每個“美食海洋”都是人氣火爆。北京商業信息咨詢中心數據顯示,除夕夜的餐飲銷售額同比增長20.4%,在各商圈中“獨占鰲頭”。
年假裡有人好“熱鬧”,也有人喜“清靜”。北京理工大學學生王晨是個電影迷,從大年初一開始,他穿梭於電影院,準備將《鋼的琴》、《全城熱戀》和《葉問》等電影“重溫”一遍。“兩元的票價,何樂而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