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文化藝術不可或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7 11:17:09  


 
  社論說,新加坡曾經被譏為“文化沙漠”,但是自從政府於上世紀80年代末把文化藝術建設提上國家發展的議程,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新加坡的文化藝術事業已經卓有成就。在硬件方面,博物館、美術館、劇院、劇場、音樂廳等林立;在軟件方面,由國內外藝術團體呈現的各種藝術活動,如畫展、華樂、交響樂、戲曲、戲劇、芭蕾舞等,逐年增加,表演形式紛呈,琳琅滿目。有了這樣的基礎,把新加坡的文化藝術事業向前推進一步,使之成為國人生命與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可以創收的文化產業,自是題中應有之義。

  文化與藝術,在西方學術中被列入審美的領域。審美,不僅是個人品格修養的升華與完善,也是達致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一個典型的經濟社會裡,免不了功利主義的謀劃與算計,倘若沒有無功利的審美活動來加以調節,整個社會將會陷入唯利是圖的庸俗化狀態,甚至會出現孟子所憂慮的“上下交征利,則國危矣”的嚴峻情況。即使是從個人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審美活動也能幫助在高度緊張的社會裡生活的現代人陶冶心情,舒緩壓力,降低患上各類精神疾病的風險。

  社論說,要讓更多的新加坡人把文化藝術視為生命與生活的一部分,還要有很多工作要做。關於這個問題,藝術與文化策略檢討指導委員會在其105項建議中,均有涉及並提出適當的建議。以報告書建議政府在指定區域設立“無審查區”為例,就是一個很好的建議。這將能為許多有極強表演欲的業餘文藝愛好者,在全島各地的“無審查區”內隨時隨性地表演,自由創作,達到把文化藝術帶到全國各個公共空間,使更多國人能欣賞文藝演出,並從中得到審美愉悅的目的。

  儘管這是個美好的願景,但我們也必須承認,國人欣賞文化藝術活動的習慣尚需培養。在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展出均能賣得個滿堂紅的“動感清明上河圖”展覽,在新加坡展出期間,門可羅雀,直到收場才出現遲來的高潮,就足以說明問題。門票太貴應該不是理由,因為舍得花更多的錢去購物和吃大餐的國人,大有人在。換言之,如何改變國人對待文化藝術活動的心態,讓他們認為這也是一種值得消費的產品,是個必須解決的難題。

  社論說,委員會在報告書中提出的一系列建議,例如在每個選區成立社區藝術與文化俱樂部,在全國各地圖書館成立讀書會,鼓勵與支持各社區自發主辦的文化歷史活動等等,應能加強民眾對文化藝術的興趣。事實上,社區的華樂、舞蹈團體等,有的過去曾經相當活躍,在國家初發展的階段,屬於水平不錯的業餘團體。關鍵是在新的時代和生活方式、人們選擇增加時,如何使到這些社區文化藝術團體,得到更好的管理,反映不同時代的需求,繼續找到新的生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