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8日電/中華文化總會推動的“中華語文知識庫”上午在馬英九及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教育部長”蔣偉寧、“政務委員”張善政等人共同啟動上網,成為網路雲端世界第一部經過專家審查的線上兩岸華文詞庫。劉兆玄說,它將是漢字再一次的“書同文”。
聯合晚報報道,劉兆玄深入地解釋這套知識庫的內容與項目,其中包括詞庫的檢索、漢字藝術、線上學習及全民詞彙等,可以檢索兩岸用語詞彙、文字上的差異與對照,因為是運用雲端科技,全民詞彙可以讓所有人都能上網編輯新的流行詞彙,使得內容可以不斷充實。第一次書同文是秦朝發生的,但是用霸道方式,這次的書同文是用民主與王道的方式形成。
由於這是兩岸共同合作完成的,因此大陸上午同時時間,也舉行大陸版的知識庫初步成果發表記者會。
劉兆玄在記者會上發表專題報告,針對以漢字演變及特性深入闡述,從淮南子記述倉頡造字時“天雨粟,鬼夜哭”,一直說到如今兩岸的文字差異。他說,四大古文明都有從象形開始的文字,包括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聖體字,但唯有漢字留存,因為文字最終必須語言一對一地對應,其他文字無法做到,只好走上拼音,而漢字因為形聲字的出現,而能繼續壯大,成為世界上如今唯一“視覺辨識”的文字。
他說,漢字並且被日本、韓國與越南的文字所使用,現存的這三種文字的總詞彙中,仍有60%到70%是以漢字為字母。中文或許不是國際語言,但漢字卻是國際性的文字,東京大學有一剛過世的學者西島定生認為,漢字有一個文化圈,因冊封、漢字、儒學、大乘佛教、科技、律令組成,與東亞經濟圈是完全重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