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中國經濟周刊報道,此前十年,溫州民間資本在內向國務院申辦成立華僑銀行,在外選擇意大利嘗試成立歐聯華人銀行,但均告失利。
去年,溫州民企深陷“跑路危機”。官方事後分析原因時認為,溫州本地產業空心化是出現此次危機的主因,實業發展體系面臨政策壟斷瓶頸,富餘的民資缺乏增利渠道,猶如籠中困獸,只能一邊在政府金融管制的暗渠中左衝右突,尋找出口,一邊又通過灰色擔保中介與國家銀行體系共生相契。
去年11月,溫州商人林春平買下了一家美國銀行,這家後來更名為“新匯豐”的銀行已於2011年11月11日試營業——這是溫州民間資本在金融業左衝右突十年卻未有結果的一次破冰之旅,也是溫州民資在國內試水銀行業遭遇政策玻璃門之後的苦澀選擇。
6000萬美元買下大西洋銀行
2月1日。溫州。錦綉路。
司機吳師傅在路上疾馳。“你看溫州人開車就知道,他們善於變通,為達目的,有時候不惜違反規則。”說話間,一輛掛溫州本地牌照的奧迪A6逆向高速衝過來,吳師傅急轉方向盤躲避。
“你看,剛才那個司機是典型的溫州人。”吳師傅說,他看堵車嚴重,就逆向行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先想盡一切辦法達到目的,有問題以後再說。”
收購美國大西洋銀行的林春平,就是吳師傅所說的溫州人。“也就是一筆不到4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沒想到大家這麼關注。”參加“世界溫商大會”間隙接受了全球40多家媒體的採訪,林春平仍未見疲乏。
今年42歲的林春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是溫州甌海區澤雅鎮西岸鄉小石洋村人,在西方國家有20年的游歷和實業經營生涯,在新加坡等國獲得了經濟學和金融法雙碩士學位,深諳歐美金融業規則。另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林春平有兩次婚姻,現在的夫人是民生銀行溫州某支行信貸部主任。
“我很早就想介入金融業,但國內的政策環境不允許。好在我的生意和活動範圍重點在國外,所以也一直注意捕捉國外的切入機會。”林春平說,“2008年前,歐美銀行業繁花如錦,我資金實力不夠。機會是在2008年9月次貸危機之後出現的。”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席捲全美的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
“我得知美國大西洋銀行申請破產,是在2009年年初,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林春平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回憶,“那時我在西非(礦業)和新加坡(轉口貿易)的生意都運作得不錯,聽到這個消息,心一下子就活了起來,於是找了幾個懂行的律師一起去實地打聽,並開始和對方接觸。”
林春平說,美國大西洋銀行的控股方當時負債20億美元,已資不抵債,他們最初開價6億美元,“幸虧當時這銀行已資不抵債,特拉華州政府急於盤活,於是我討價還價就有了底氣。最後談成的價格是6000萬美元,但花了我們兩年多的時間。”
2011年6月,林春平成功收購特拉華州美國大西洋銀行。11月11日,改名新匯豐銀行,開始試營業。林春平說,“2011年11月11日”是他精心選擇的日期,“六個一”,寓意著一以貫之的永續經營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