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9日電/歐盟碳稅風波再起。在23國聯合簽署《莫斯科會議宣言》抵制航空碳稅後,歐盟承諾將“有條件暫停”部分法規,但同時歐盟委員會提出今年6月將新增“航海碳稅”,制定全球航空和航海運輸行業碳排放的徵收價目表。
一方面鬆口對航空碳稅的徵收,另一方面又將徵收海運碳稅提上日程,對此有行業人士向南都記者分析,“雙拳出擊”是歐盟在為談判增加籌碼,意在制定行業標準。有海運企業向南都透露,今年歐盟地區海運行情不順,如徵收航海碳稅業務“肯定受影響”。
歐盟欲為低碳材料開銷路?
迫於各國輿論壓力,歐盟近期表態對航空碳稅部分法規“有條件暫停執行”。分析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在明知推行難度巨大,必將招致各國反對的前提下,歐盟一意孤行推行碳稅,真實用意在於制定行業標準,爭奪行業話語權。
“歐盟航空航海稅徵收,第一在於解決內部債務危機並轉移注意力。第二,歐盟的航空低碳減排技術全球領先,徵收碳稅也有利於拉動各國綠色低碳材料及相關產品的需求,依靠各國引進歐盟的綠色技術設備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可謂一舉兩得。”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副教授龍朝輝向南都記者分析碳稅徵收動機時表示。
從中俄兩國政府共同聲明反對歐盟航空碳排放體系,到美國航空運輸協會對歐盟委員會提起訴訟遇挫敗訴,中國民航局本月正式明令禁止本國航運納入該體系,再到航空業碳排放問題莫斯科國際會議上23國聯合簽署《莫斯科會議宣言》抵制航空碳稅,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一路走來,受盡非議。
“這種行為屬於單邊保護。歐盟單方擬定一份地區性協議,在成員國內部討論立法,沒有在國際範圍進行討論談判,不符合國際有關航空法規。”長城證券(微博)分析師張弛告訴南都記者,歐盟希望按照他們的意願來制定行業規則,在國際燃油市場發出自己的聲音。
根據歐盟相關規定,如果碳排放不合要求,要麼支付懲罰性稅收,要麼就得改進飛機設備或燃料構成。這被業內認為是在變相為歐盟自身的低碳材料打開銷路。從目前中國及全球航空業增長疲軟的現狀來看,歐盟的如意算盤很可能落空。
長城證券張弛對南都記者表示,如果按照歐盟提出的碳排超量85%即加征碳稅,我國航空公司一年增加支出可能達到8億到10億,“以當前盈利水平,這是航空公司無法承受的。而歐盟自身對飛機節能改造的要求也很虛,沒有量化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