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貿深化 民進黨危機繼續擴大
就此而言,兩岸經貿安定牌可說是國民黨威力空前的選舉武器,好比水銀洩地,滲入台灣經濟血肉,全面影響日常生活。例如北京當局因為擔心陸客引發選舉糾紛,在選前兩個月大量減少陸客來台,結果導致南部旅館住房率下滑五成以上,引起觀光業者恐慌。這些利益當事人既已明白陸客縮水的經濟痛苦,自然會成為兩岸經貿安定牌的俘虜。
馬順利連任後,兩岸經貿勢將更加迅猛發展,將更深入台灣經濟血肉,進一步重塑台灣的選民結構。未來四年,兩岸將陸續浮現以下七種新興的經貿合作趨勢:
一、台商將更深耕大陸內需市場,更易受大陸政府影響。
二、大陸將開放更多個人證照,吸引更多台灣個人執業。
三、陸資銀行將來台開業,金融貸款將深入台灣各行各業。
四、陸資公司將來台開辦,產生更多來台幹部與台灣雇員。
五、陸資參股將全面延伸,在台灣各行各業產生資本聯盟。
六、大陸採購將全面深入,在台灣各行各業產生利益共生。
七、陸客觀光將更加擴大,使台灣觀光相關產業更依賴中國大陸。
可預期的是,如果民進黨在兩岸經貿深化的過程中,始終只能扮演除弊監督的反對角色,而不能扮演積極興利的領導功能,這些依靠兩岸經貿維生、利益更加複雜、隊伍更加龐大的經濟選民,四年之後仍將繼續成為國民黨經貿安定牌的俘虜,民進黨選情只會更加雪上加霜。
兩岸政經分離 過於一廂情願
面對兩岸經貿日趨緊密、以及中國崛起的兩大趨勢,民進黨並非毫無警覺,只是因為長期把“九二共識”等同於“一中”,因此試圖把原就綁在一起的“九二共識”和兩岸經貿議題切割處理。但民進黨執政八年早已證明,缺乏“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平台,兩岸經貿最多只能突破到小三通,其他幾乎都難以處理。
以民進黨主席參選人蘇煥智為例,他也認知到中國大陸崛起是全球化的一環,主張台灣必須積極投入中國大陸市場,並正面肯定中國大陸崛起的事實,但另一方面,蘇卻認為只要民共兩黨避開一時難解的主權矛盾,積極提出解決兩岸經貿的務實主張,就能有效改善民進黨與北京的關係。
誠如邵宗海教授所言,解開兩岸困局的關鍵,不在單方是否具有善意態度,而在雙方是否具有對話基礎。蘇煥智“兩岸政經分離”的思維,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早已有過,但由於遲遲無法建立兩岸對話基礎,當時各界最關心的三通問題,歷經八年也難有突破。
“一中各表”兼顧兩岸與保台
正因為看出兩岸經貿深化的不可逆轉,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才會坦承民進黨必須積極改變兩岸論述,否則根本難以因應美中聯合支持的“九二共識”框架。建議民進黨改採“沒有台獨的台獨”路線,微言大義頗值得深入分析。
國民黨認知“九二共識”內涵為“一中各表”,可說是國民黨兼顧兩岸突破與保台立場的論述創新。“一中各表”正是最典型的“沒有統一的統一”路線,兩岸現實“沒有統一”,並未否定國民黨接受象徵性“統一”,但藉由政治現實與政治象徵的混合論述,國民黨卻得以兼顧保台立場(現實沒有統一)與兩岸突破(象徵性統一)的兩大戰略目標。
深入檢視,國民黨並未放棄“終統”目標,只是從1980年“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兩岸都是中國人”的“明統”,轉到2007年政黨信念改為“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也正是在邁向“一中各表”的過程中,國民黨主席連戰於2005年展開兩岸破冰之旅,啟動飽受綠營抨擊的連胡會,從此拉開國、民兩黨的兩岸差距,使國民黨同時得以兼顧保台立場與兩岸突破。2008年馬“總統”大勝,除了扁貪腐因素之外,國民黨能夠藉由連胡會突破兩岸僵局,也成為中間選民挺馬主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