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諸“一中各表”,國民黨可以一石二鳥:一方面標舉“一中”滿足北京,一方面以“各表”凸顯兩岸並無統一共識,藉此安撫拒統選民。國民黨既未改變象徵性的終統目標,又未啟動現實的統一進程,“沒有統一的統一”既沒有時間表,就能使國民黨在保台立場與兩岸突破上左右逢源。
尋找民共對話基礎:邁向“一中憲法各表”?
我們不禁要問:同樣為了兼顧保台立場與兩岸突破,民進黨能否發展出“沒有台獨的台獨”路線,能夠提出北京“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兩岸框架?
事實上,民進黨的兩岸困境,可說是自創牢籠,只要坦誠面對“憲法”,坦誠面對執政歷史,解套只在一念之間。執政八年,民進黨並未“制憲正名”,2004年陳“總統”甚至公開表示“制憲正名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既然難以“制憲正名”,就只能沿用既有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問題,該條例的兩岸法律定位,正是“一中兩區”(一個中華民國、台灣地區vs大陸地區)。民進黨儘管拒絕承認,八年執政卻已成為“一中兩區”的實際執行者。
換言之,2000-2008即使發生政權輪替,“中華民國台灣”所依循的“一中兩區”法制並未更動,兩岸法律定位始終如一。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因此有感而發,坦承“中華民國憲法”現狀是“一中憲法”,可說是民進黨內少見的誠實發言。
民進黨執政八年,既然都以“一中兩區”處理兩岸關係,何以對“一中各表”或“一中原則”如此抗拒?關鍵在於,“一中兩區”源自“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定義全由“中華民國”自行決定,但“一中各表”或“一中原則”屬於兩岸政治框架,在兩岸懸殊的國際現實中,“一中”必將被解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進黨拒絕在國際場合使用易被誤導的“一中”,卻能安然接受“中華民國憲法”衍生的“一中兩區”相關法律,顯示民進黨仍能在“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雙元論述中尋找解套空間。在象徵意義上,兩岸各自遵循的“一中憲法”仍然維持各自的“虛統”框架,但在現實政治上,兩岸卻各自享有互相獨立的完整治權。
換言之,“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可理解為“虛統一中”(象徵性沒有台獨),以“一中憲法”滿足北京;“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可理解為“現實台獨”,以“中華民國只限台澎金馬”堅守主權在民。
只要民進黨能從“中華民國憲法”衍生出“一中憲法各表”路線,“九二共識”就不再具有爭議性,藉由政治現實與政治象徵的混合論述,民進黨同樣也能兼顧保台立場(現實台獨)與兩岸突破(一中憲法)。
兩相比較,國民黨以“象徵性統一”(一中)滿足北京,民進黨以“象徵性沒有台獨”(一中憲法)滿足北京;國民黨以“現實沒有統一”堅守主權在民,民進黨以“現實只有台澎金馬”堅守主權在民。
接受中華民國憲法 納入國際主流秩序
面對迅速深化的兩岸經貿,以及美中支持的“九二共識”兩岸框架,民進黨作為執政導向的在野黨,並無片面反對到底的空間。民進黨要邁向執政,要能穩住大局,就要坦然接受“中華民國憲法”,不可能永遠遊移在“在野就否定中華民國,主張制憲正名”與“執政就接受中華民國,默認一中憲法”的統獨兩極之間。
邁向“制憲正名”的台獨黨綱,作為民進黨早期政治運動的理想,當然無可厚非,但民進黨早已不是革命團體,更已不是體制外運動,甚至還曾在“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下執政過八年,早已坦承“做不到制憲正名”。政治現實既已如此,民進黨繼續堅持脫離國際現實的台獨黨綱,只會製造自己邁向執政的困難。
歷史上,英國工黨曾因為堅持脫離現實的“國有化”黨綱,導致持續在野18年,直到廢除黨綱才重新執政。日本社會黨更因為堅持不結盟的“反美日安保”黨綱,導致永遠在野,甚至最後不敵國際現實,在日本政壇瓦解消失。
不幸的是,民進黨邁向“制憲正名”的台獨黨綱,與日本社會黨“反美日安保”的不結盟黨綱,脫離國際現實的程度幾乎相同。面對兩岸經貿的迅猛發展,以及美中聯手支持的“九二共識”框架,繼續堅持不合時宜、連自己執政都坦承“做不到”的台獨黨綱,只會使民進黨淪入永遠在野的厄運。
作為捍衛台灣主權和民主的政黨,新時代對民進黨的召喚,已經重新定義了代表台灣人民的保台內涵。民進黨必須轉型為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必須轉型為納入國際主流秩序的政黨,才可能同時因應兩岸經貿與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挑戰。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3月號,總第17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