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舉政治下,國民黨意識形態本土化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影響,值得關注。 |
中評社╱題:台灣社會的本土化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作者:徐家勇(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研究生
作者指出,自1980年代的政治轉型,二十年來台灣社會的意識形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民進黨繼續堅守“台獨”頑固立場,而且國民黨也在加速轉型走向本土化。藍綠陣營雖在“國家認同”上存有巨大的分歧,但是在兩黨制的趨勢下逐步建立了“最低限度的共識”。在此背景下,藍綠兩黨的兩岸政策出現了趨同的脈絡,這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會產生重要影響。
前 言
自從1980年代台灣政治轉型以來,台灣社會的本土化開始加速進行演變。台灣的政治轉型一面導致政黨政治時代的來臨,一面也導致了兩岸關係的變化。原本在兩蔣時代隱藏在台灣社會內部的本土意識在政治轉型的過程中得到了大量的釋放,以至於台灣社會價值、政治結構和政黨意識形態紛紛轉向本土化方向發展。民進黨天生具有代表本土的“道德正確”,進一步從本土立場逐漸的轉向追求“國族構建”,以實現“台獨”為目標;而國民黨一面由於傳統中國論述的約束,一面受到李登輝分裂主義立場的綁架,國民黨的意識形態在過去二十年的演變中出現了劇烈的搖擺衝突矛盾。在兩岸現狀長期不被改變的外在環境下,國民黨在衝突矛盾下逐漸的沉澱下來,走向了“非台獨路線的本土化道路”。
本土化的國民黨2008年大選取得勝利,基本解決了過去二十年台灣社會的民主化和本土化演進相矛盾的問題,政權的合法性和本土性的矛盾基本緩解。當政黨輪替成為常態時,台灣民眾的關注焦點開始從政權的合法性轉向政權的有效性。隨著台灣社會藍綠陣營的出現和選舉制度的重大改革,兩黨制逐漸成型。在兩黨政治的演化過程中,台灣社會開始逐漸淡化意識形態的衝突,建立起在本土化基礎上的“國家認同”的“最低限度共識”。從本土化的角度看待過去二十年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演變,可以發現如今藍綠兩黨的兩岸政策開始趨向中間道路,它們開始具有相同的立論基礎,這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國民黨意識形態本土化
1、台灣本土化的內涵
台灣本土化是“強調‘台灣優先,台灣第一’的價值取向,進而締造‘生命共同體’的共識過程及其成果”。①筆者認為“本土化”本身並不存在統獨意涵,是個中性名詞,強調的是對台灣土地的認同和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如把台灣放在整個中國的視角下看待本土化意味著台灣社會政治的區域化,正如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存在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精神,也存在許多的區域性政黨和區域化政治;而如民進黨等綠營人士站在“台獨”立場的視角自然會認為“本土化”是走向“台獨”的政治社會化的必然過程,他們會極力的煽動本土化朝向“主體性”和“台獨”方向發展。
台灣本土化“應該是一股促進族群融合、深耕並激發民間的潛力與團結的力量,不應該成為狹隘對立的分化工具;應該是一股厚植本土力量、促進發展的動力泉源,絕非自我封閉的緊箍鎖鏈。”②連戰在2001年7月5日首度提出,國民黨主張的是「建設性本土化路線”,就是“堅持民主、理性中道、立足台灣、深入基層、建設‘國家’、厚植實力”。2006年,連戰又指出:“本土化”和“台灣意識”這些提法,我都同意,不過,“本土化”並不代表“台獨”,“台灣意識”也不是分離和分隔的思想。王金平在2005年5月2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詳細論述了本土化的內涵。他指出:“國民黨要團結,本土化是必然的趨勢,本土化等於基層化,國民黨要和基層民意結合、走到群眾之中,就要落實本土化。本土化也就是居住在台灣的民眾不分族群,只要心在台灣,就是新台灣人;只要一心追求台灣利益,就是本土化。本土化不能帶著族群的觀念,這樣的本土化才正確”。但是台灣的本土化定義長期被李登輝的分裂主義路線和民進黨的“台獨”路線所綁架,具有狹隘性和排他性,被誤導為“去中國化”、“台獨化”。
人類的需要確有不同,在環境的衝擊和文化的呼應下,為滿足需要所產生的各種生活價值,有些可能升高,有些可能降低,但在長期的發展上,總會趨向一個平衡的狀態,而求全體生活價值的最大滿足。③任何社會體系必須能夠適應這一全體民眾需求平衡的過程,而政治體系為社會做出權威性的價值分配能夠達成社會體系的目的。台灣社會從過去兩蔣時代“爭奪正統”的需求到1980年代中後期至1990年代前半期激烈的“台獨”訴求,都是在不同的環境衝擊和文化的呼應下產生的高出台灣社會環境本身應該獲取的需要的“過度需求”。在台灣選舉政治和內外環境的催化下,所謂的“統獨”過激訴求如“反攻大陸”和“台獨建國”並不符合台灣民眾的現實利益,也不是他們符合現狀的普遍需求。所以國民黨和民進黨回應台灣社會的全體生活價值的最大滿足,在維持現狀條件下努力的改善民眾的生活水準,提供各種公共服務,滿足民眾基本的安全、民主、自由、人權、生活價值,而不約而同的走上了本土化道路。而現今的本土化道路基本的趨勢是淡化“統獨爭議”,以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務實現公共治理為基本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