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都不希望東亞出現一個霸主
美國很難在東亞形成聯合一致的“遏制”力量。這有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東亞地區的對壘陣營已基本瓦解,而經濟合作則是瓦解它的主要力量。表面來看,2010年以來,美國“馴服”了韓國與日本,強化了軍事同盟關係,但是,同樣應該看到,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日韓的最大貿易夥伴,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區也已經啟動,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也提上日程。美國回歸東亞並不能改變東亞地區的經濟合作態勢,不影響本國經濟發展是東亞國家“追隨”美國的限度。
中國、日本、韓國都是東亞地區的大國,三國既不想看到其中一國獨大,也不願意仰美國鼻息。東亞國家的普遍心態是在經濟上搭上“中國龍”提供的便車,而在安全上卻希望得到“美國鷹”的庇護。
其次,東亞地區的範疇已經超越了地理空間,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也成為政治經濟意義上的東亞國家。東盟搭建的東亞峰會已經將這些域外國家納入其中,國家數量的增加帶來的是“集體行動的困境”,將如此多的國家整合到一起來遏制中國,美國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文章指出,突破集體行動的困境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提供誘人的獎勵或者懾人的懲罰,另一種是減少參與行動的國家數量。美國國力已無力為東亞國家提供持續誘惑。在東亞地區拉攏並組建小集團,這一招似乎比較管用,2011年12月,美日印三國會議召開,今年將在東京舉行。然而,從論壇到機制還有很長一段路,而無論印度還是日本都承認,東亞的問題不能離開中國。2012年2月中日印三國聯手打擊索馬里海盜,意味著美日印的聯盟更多的是一種想法而已。
經濟學家科林.裡德說,2008年的經濟危機說明,一個國家拉動世界經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的世界金融秩序將是合作與協調的秩序,中國已經決意在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集體崛起是21世紀最大的變局,金磚四國中有3個算東亞國家,美國如何擺平這些新興大國呢?
文章最後稱,回歸東亞,並不意味著美國可以重操霸主的舊業,英國國際關係理論家巴裡.布贊認為,我們將迎來一個沒有超級大國的世界。美國在東亞地區不會深度介入,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教訓讓美國更願意退居幕後。美國回歸東亞的目標是防止東亞出現一個霸主,而中國也不願意看到東亞出現霸主。在這點上,兩國的目標是共通的。對中國而言,積極參與周邊事務,提出議題,設定議程,進而塑造規則,才是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