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貨幣難逃“被升值”命運
去年年底以來,美國、歐洲、英國和日本相繼做出貨幣政策的“再寬鬆”調整。這包括:美聯儲將超低利率水平延遲至2014年年底,並且不否認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QE3)的可能性;歐洲央行推出兩輪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向銀行系統注入約1萬億歐元的流動性;英國央行在2月擴大量化寬鬆規模500億英鎊,使得國債購買總規模達3250億英鎊;日本央行則在2月意外擴大量化寬鬆規模10萬億日元。
主要發達經濟體聯手推出寬鬆措施,加之市場風險偏好逐漸恢復,投資者開始日益青睞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新興市場資產。資金監測機構EPFR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9日,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累計吸引了超過200億美元淨流入,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吸引超過60億美元淨流入,而在去年同期,前者出現164億美元淨贖回,而後者“吸金”額僅為2.4億美元。
對此,渣打銀行外匯研究部全球主管卡勒姆.亨德森表示,有兩個原因促成了亞洲貨幣的上漲:第一,歐洲央行的兩輪LTRO壓低了歐元走勢,長期而言,歐元對亞洲貨幣將呈疲軟態勢;第二,外匯市場上的交易頭寸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即市場開始做空歐元,同時做多亞洲新興經濟體貨幣。
另外,分析人士還認為,由於外匯市場日均交易量太過龐大,貨幣當局的干預措施警告效果大於實際成效,在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日趨寬鬆的背景之下,部分亞洲經濟體的貨幣難逃“被升值”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