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公開或入法
《預算法》作為規範國家公共財政收支的一部根本大法,更涉及對現行公共資源的重新配置,是各級政府間、政府和部門間、政府和人大間利益權利關係的重構。
2008年,因提交了一份激情滿懷的發言稿《陽光財政,我盼得頭髮已白了》,全國政協委員蔣洪為人所關注。之後的多年,他提的很多議案的中心議題只有一個:預算公開。
他利用專業優勢精心設計問卷,連續三年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財政透明度進行評估,並在每年“兩會”前後公布。
今年“兩會”時,蔣洪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根據他的調研,如果以100分為滿分的話,目前財政的透明度總體情況為22分。
蔣洪介紹說,他今年帶來的幾個提案當中,第一個提案是建議撤銷國保發(1997)5號文件《經濟工作中國家秘密及密級具體範圍的規定》。“這份文件把各級政策的預算收支以及歷年的財政統計作為國家秘密,這與公共財政的改革方向是矛盾的”蔣洪說。
有媒體把2011年稱為是中國財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90多個中央部門首“曬”三公經費,公眾也給予了很多掌聲。
蔣洪表示,“三公”公開還需要說明經費統計的口徑,目前已經公開的預算支出中,存在功能分類多、經濟分類少的現象。他今年帶來的第二份提案是建議公開預算支出時加強對經濟分類信息的公開,“公眾通過經濟分類了解到具體花銷,這對預算的監管非常重要”。
自2007年政府收支分類體系改革後,政府公共管理機構和事業型企業的一般預算收支、基金預算收支、債務預算、預算外收支和社會保險基金收支被納入了統一的分類體系,並按照統一的標準,設置了收入分類、支出功能分類和支出經濟分類。
而在2011年,多個中央部委及地方省廳公布的部門預算中,公開透明度雖大為提高,但是所公開的預算支出信息中,多為功能分類。
“功能分類主要是按照政府活動的目的劃分,例如教育、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等。而經濟分類就是根據支出的實際用途劃分,人員工資、獎金、差旅、接待、會務、汽車購置等行為都在支出經濟分類中。”蔣洪說。
“這樣的支出分類是日常財務上最詳細的記錄,是最容易拿到的數據。支出經濟分類是從另外一個維度審視預算支出。站在公眾的立場上,這是編制一份讓大家都看得懂的預算的最好動力。”蔣洪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預算公開,現行《預算法》並無相關規定,在2010年《預算法》第一版修改稿中雖提出公開,但規定“預算公開的具體內容由國務院規定”,這都無疑體現了權力之間的拉鋸。
長期研究此問題的蔣洪手上也僅有第一版修訂稿,尚未見到2011年底審議的草案。蔣洪建議應將預算法修訂過程向全社會公開。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則建議在預算法中增加預算公開章節,“只有立法了,才能有法可依”。
另據人大相關人士透露,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和建議,他們都非常重視,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