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桃源鷺 福建廈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包括國外觀察家在內,輿論普遍認為:2012年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元年。今天,我們通篇看政府工作報告,你會發現都是圍繞著兩大問題推開的,一是民生,二是轉型;“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成為貫穿全篇報告的主線,長達兩頁半的“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其實也都是為了中國經濟轉型服務的。
兩會勁吹“轉型風”。我們總是說,面對嚴峻的挑戰和複雜的局面,“機遇”與“挑戰”並存,關鍵要抓住機遇。當下,經濟危機的陰霾未散,主要發達經濟體萎靡不振,歐元區更處在衰退漩渦掙扎,全球經濟還在危機的焦灼與不安中。回到國內,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雖然去年一年那一再折磨神經的CPI症狀稍緩,可宏觀經濟面臨的諸多棘手難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破解,“成長的煩惱”依然與各種環境和壓力交織在一起,一些舊有的改革措施因為時空變換,已經顯現出與現實不是那麼適應,甚至成為發展的阻隔。無論是政府,還是普通公眾,都有強烈的變革共識,因為我們知道,唯有變革,我們才能把發展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我們才能經受風雨磨礪,中國經濟發展方能跨越危機,大有可為!
今年是“十二五”第二年,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年,2011年9.2%的經濟增長和一系列調控,已經為今年經濟工作打下了不錯的鋪墊。本屆政府最後一年的工作報告,主動放慢了經濟增速,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一個:用轉型推開機遇的大門。
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中指出,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破解發展的難題,把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引向財稅金融體制、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價格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以及政府改革等重點領域。如此多項體制改革,其深度和廣度也是多年少有的,也是時代的要求,當然,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可不改革,不轉型,中國發展就無法可持續,更不用奢談機遇。
中國經濟要致力於穩中求進, GDP增長目標從過去八年的8%調降至7.5%,其要旨在於切實進行結構轉型。產業結構須調整,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等方面要大力推進,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要與經濟增長同步,不同區域的發展水平要追求更為均衡和協調,外貿發展質量要提升,經濟必須強調“去虛求實”,如此等等,轉型成為全篇政府工作報告的最強音。
那麼,又如何勾畫這幅轉型的發展大藍圖呢?
一.公平與正義是轉型的精神靈魂,
我們說,樹立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以民為重”,就要求經濟發展必須處理好社會公平正義與經濟效率和發展方向相一致,互重同行。
經濟發展的目的在於民生發展,如果不強調公平正義,增長的應有邏輯就顯得變異變味。假如收入分配不均衡,收入差距過大的現象不扭轉,特別是部分國有單位或壟斷行業收入不加以規範,貧富分化一直加劇下去,“和諧社會”基礎就有失牢靠。如果擁有壟斷地位的企業富得流油,有點甚至都自感“不好意思”, 而為就業作出巨大貢獻的中小微企業卻嗷嗷待哺,這種經濟層次現狀也是不公平欠合理的。假如我們一味地強調GDP,搞強制拆遷,把農民趕上樓,其破壞的也絕不僅僅是農村的景觀與生態保護,農民的立身根本在哪裡?推動農村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又在哪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