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業向內陸轉移
面對用工成本的不斷提高和勞動力的短缺,超過六成企業採取了擴大資本設備投入加以應對。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改進單位勞動產出或者取代人工,以此來提高勞動生產率,抵消工資成本的上漲。部分企業還將一些不太複雜的生產線外包。
另一方面,轉移產能成為少數企業的選擇之一。在已決定或計劃搬遷到勞動力更便宜的地區的企業中,21家企業表示“向內陸轉移產能”,只有6家企業表示計劃“向海外轉移產能”。企業向內陸搬遷多選擇廣東西部和北部的廣西、江西、湖南和湖北等省份,搬遷後可節省的人工成本在10%到40%之間,均值為16%。柬埔寨、孟加拉國、越南、印度和菲律賓則是向外轉移產能企業鐘愛的目的地,企業預計搬遷到柬埔寨和孟加拉可分別節省工資成本45%和50%。
然而,即便轉移產能可以為企業節省不少人工成本,很多企業依舊認為工資套利並不是一個可持續的策略。因為搬遷工廠的成本巨大,企業可能會遠離供應商和客戶,並承受更高的交通成本。
不過,與此前媒體報道說珠三角企業面臨訂單荒的情況不同的是,渣打銀行的此次調查顯示,大多數企業的訂單狀況在過去6個月中有所改善,平均增幅15%。而訂單有所下降的企業的訂單平均降幅也在15%。受訪企業所反映的訂單前景也較好,有更多企業預計未來6個月的訂單狀況還會進一步改善,平均增幅14%。只有不到18%的企業預期訂單量會下降。 從這諸多數據中不難窺見,珠三角製造業的日子不好也不壞,但顯然,要發掘第二輪人口紅利之路還很漫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