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即將服役的中國海軍航母。 |
中評社北京3月20日電/近日在兩會上,有關中國海洋問題、海外利益的一些提案和討論吸引了境外媒體的高度關注。日本“搜索中國”網站6日重點關注了全國政協委員、海軍少將尹卓“國家利益拓展到哪裡、新型作戰力量就要延伸到哪裡”的主張。尹卓認為,中國軍隊“走出去”不會改變中國國防的防禦戰略,目前中國軍力遠滯後於海上、海外利益的擴展。而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少將提出建立“國家海岸警備隊”的議案也引發了外媒的廣泛關注。
日前,《國際先驅導報》採訪了羅援少將與尹卓少將,闡述中國國防力量發展與海外利益安全需求之間的關係。
“現在有些國家把中國的克制忍讓視為軟弱可欺,甚至誤解為用土地和島礁來換取和平,以為我們提出‘和平發展’就是掛‘免戰牌’。如果他國產生這樣的誤解,將使局勢進一步惡化,甚至有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羅援少將,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
“我們在海外的資產和投資安全、工作人員和當地華僑華人的人身安全都屬於我們應保護的安全利益。”
——尹卓少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軍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
中國海軍的遠洋能力仍不足
Q:中國目前的海外利益和海上利益具體有哪些?
尹卓:海外利益主要指的是海外的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我們在海外的資產和投資安全、工作人員和當地華僑華人的人身安全都屬於我們應保護的安全利益。海外的經濟利益首先是外貿,我們每年3.3萬億美元的外貿,有90%都是從海上達成的;第二是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現在每年進口石油約2.5億噸,到2020年要達到3億噸左右;第三是海外投資,我們目前的海外投資是5000億美元,到2020年,保守估計可達到1萬億美元以上;第四是我們企業在海外承包的工程,目前我們在海外工作的中方工作人員有100多萬人,最多時達到了170萬人;第五是幾千萬海外華人華僑的財產和利益,他們手中掌握的不動產大概在3萬億美元左右,還不包括流動資金,這是一筆相當大的資產。我們在海外擁有的巨大經濟利益,對我們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Q:中國國防力量能否滿足海外利益的安全需求?
尹卓:我們的海外利益擴展速度遠遠超出我們的估計。以前我們的國防建設忽視了對遠洋、遠海的經濟利益分布的預測,所以現在面臨著很多的威脅,也有了一些教訓。在安全利益方面,我們目前受到的威脅包括海盜、恐怖主義和地區動亂。比如在中東地區的動亂,對我們在海外的資產和投資、工作人員、當地華僑華人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利比亞動亂的時候,很多華人華僑都是從陸路逃到埃及和突尼斯,失去了所有的財產。如果我們在利比亞附近有大型兩栖艦,在撤僑的時候就可以更快更直接,但是我們沒有這個軍事能力。
利比亞撤僑時,我們還能派出飛機和艦艇,因為我們在亞丁灣有一個護航編隊,曾經有一次某太平洋島國發生政變,我們是讓一艘貨輪中途改了航向,到那裡去接中國人回來的,因為我們的軍隊沒有能力到達那裡。
我們的海軍近海打仗的能力在增強,但在遠洋的能力還不足。我們的海軍應具有能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要求的能力,這項任務跟我們打贏一場現代化局部戰爭的能力是並列的。
維護海外利益應多依靠外交手段
Q:在解決跟周邊國家的海洋權益爭端時,軍事手段與外交手段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羅援:現在有些國家把中國的克制忍讓視為軟弱可欺,甚至誤解為用土地和島礁來換取和平,以為我們提出“和平發展”就是掛“免戰牌”,什麼問題都只以和平手段來解決。如果產生了這樣的誤解,將使局勢進一步惡化,甚至有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我們的軍事鬥爭和外交斡旋要相互配合,《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伐兵攻城是我們迫不得已的手段,也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手段,沒有這個手段,伐謀和伐交也將失去後盾,變得蒼白無力。
尹卓:我們絕大部分的海外利益都應該依靠外交、經濟和法律手段來維護,但是一些非國家形態的海外利益威脅,比如地區暴亂、恐怖主義、海盜和大型自然災害等,只能靠軍事力量去維護。我們行動的目的和性質不會改變,就是保證安全,只是手段可能會有所不同。以前用驅逐艦或護衛艦去護航,以後可能就用航母或大型兩栖艦去護航。我們採取什麼樣的手段,要取決於任務的性質、並根據任務規模決定採取何種樣式。以後我們的航母和大型兩栖艦走出去,也不是進攻性的行為,而是防禦性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