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0日電/有關中國養老金入市問題,最近輿論界議論較多。“兩會”期間也不乏討論,權威媒體對這一問題不同報道,更是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了股市走勢。平心而論,這一尚在研究、遠談不上落實的政策關繫到市場方方面面,此有必要予以全面的分析。
金融時報中文網刊登中國申銀萬國證券市場研究部總監桂浩明的分析文章表示,首先,養老金是社會保障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社會一般都有相對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其中就規定個人在就業期間,必須將部分收入作為養老金繳存;另外雇傭職工的單位,也需要拿出相應一部分收入,為職工繳納養老金。這部分養老金,通常都會有一個依法設立的社會保障部門統一管理,在市場上進行投資以實現保值和增值。將來職工退休以後,就可以從社會保障部門領取自己以及雇傭單位為自己上繳的養老金及其收益,用於安度晚年。
顯然,養老金在為職工提供社會保障方面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也是維繫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正因為這樣,世界各國對於養老金的管理都是非常嚴格的,因為這是老百姓的“養命錢”,是輸不起的。如果運作中出現大的虧損,很可能會引發社會問題。
中國實施養老金制度的時間不長,現在覆蓋面還不是特別大。據全國社保理事會統計,現在養老金規模尚不到2萬億元。由於特殊國情,中國養老金除了由個人及企業上繳以外,國家也會從財政收入中劃撥一部分,另外還實施了企業在上市時其國有股東必須劃撥相應一部分股權用以補充養老金的特殊政策。儘管如此,中國的養老金還是存在很大缺口,隨著未來退休人數增加,養老金將會面臨入不敷出的境地。
對此,中國有關方面是十分清楚,因而對養老金管理特別謹慎,要求必須確保安全,不能有任何閃失出現。也因為這樣,過去養老金的投資途徑,就只限於銀行儲蓄和購買國債。這樣固然能夠確保本金的安全,並且賬面上也能夠實現一定的盈利,但在通脹比較明顯的形勢下,這樣的養老金管理機制無法保證其實現保值增值的目標。所以,怎樣提高養老金的管理水平,使之能夠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收益的最大化,就一直是社會各界所特別關註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