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昨日(3月20日),國家食藥監局網站信息顯示,食藥監局修訂了《保健食品命名規定》,制定了《保健食品命名指南》,“祖傳”“特效”“治療”等詞匯被禁止用於保健品命名。而在這之前,食藥監局還發布了第一批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業內人士分析,這或是《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出台的先兆,記者從業內人士獲悉,《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預計將於今年5月份出台。
國家食藥監局規定,保健食品命名禁止使用明示或暗示治療作用、消費者不易理解、庸俗或帶有封建迷信色彩、人體組織器官等詞語,以及人名、地名、漢語拼音、地方方言、字母及數字等。其中,祖傳、禦制、宮廷、強力、特效、第一、頂級、治療、消炎、解毒、華佗、李時珍、納米、基因、神丹等均在“禁語”之列。
安邦咨詢集團醫藥行業研究員邊晨光表示,保健成為不少人的需求,但是很多人對具體何為保健品並不是特別清楚,概念營銷成為保健品行業重要的營銷手段,像納米、基因、李時珍等詞便成為營銷工具,消費者很難分辨真假,此次細化規定的出台,有望杜絕或者減少概念炒作誤導消費者的情況,規範保健品的市場。
另外,他說,保健品市場監管一直比較亂,保健品市場規範的反應速度和力度一直都不夠,此次將非法添加物質的名單公示也有利於加強對保健品監管,基層監管人員可以根據名單進行檢查,有利於加強對保健食品的檢查和監管。
中國保健品協會科技發展部部長董國用對記者表示,部分企業的不規範行為實際上是傷害到了整個行業,不少保健品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比較成熟和規範的企業,但是仍然受到整個行業混亂的不利影響,因此保健品行業內加強監管、嚴格監管的呼聲也一再強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