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市場說了算
放寬准入就一定能吸引陸資?應該還要市場說了算。
台灣面板和DRAM晶片企業處於虧損。島內媒體報道,5家主要DRAM廠過去5年累計虧損超過3700億元新台幣。企業經營在商言商,入股就有“肉包子打狗”之虞,大陸企業恐怕望而卻步,吸引陸資有可能短期內見不了成效。
此外,台當局一面增加開放項目,一面加設各類限制,“鬆”了再“綁”的做法,令開放措施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針對某些產業,台方實行有條件開放,包括“須提出產業合作策略,經專案小組審查”、“陸資對投資事業不得具有控制能力”,陸資不能擔任或指派經理人,掌握的董事會席數不能超過半數,不能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徵求委托書等等。
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白為民向媒體表達擔憂:“如果‘鬆綁’背後仍有條條框框的細節限制,那麼有多少人想去投,投資力度有多大,都不好說。”
台灣《工商時報》也批評,當初參股上限只有10%時,就沒有陸資想來投資集成電路製造等行業,如今參股上限雖然提到不高於50%,但改成不得擁有控制力,又要專案審查,只比以前複雜,“真的會有陸資來嗎?”
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出於政治顧慮和經濟利益考量,島內主管部門對陸資抱有戒備心理。台“經濟部長”施顔祥也指出,台灣對陸資的管理遠高於其他外資,陸資要獲得比照其他外資的地位,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陸資在台灣的確有很多限制,開放陸資不會一蹴而就。”朱磊對記者表示。但他仍然認為,陸資入島面對的是樂觀的前景。
“幾乎可以確定,第八次陳江會上,兩岸將簽署投保協議。按照慣例,台灣應該向大陸開放超過一半的投資領域,否則陸資在台灣獲得保護的議題就無從談起。此外,今年大陸調低經濟增長速度,台灣經濟增速也會跟著走低。吸引陸資有助於台灣穩定和提振經濟形勢。這幾年兩岸都很重視產業合作,但是由於台灣不開放,兩岸企業一洽商,好項目都流向了大陸,台灣也希望借開放陸資的機會,扭轉這種被動的局面。最後,馬英九要落實他的‘富民’政策,引入陸資無疑會為產業注入活水,創造就業機會。”
朱磊指出,正是基於這些政策考量和現實需要,台灣會不斷調整和完善開放陸資投資的政策。
相對台資登陸,陸資入島還在萌芽期,而實現台灣和大陸相互自由投資,是兩岸共同的努力方向,為此雙方都要拿出智慧,敞開心胸。但願此次陸資入台獲得放寬後,不會被“鬆”了再“綁”,而是小步快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