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正是中國改革的現實邏輯。從一開始,中國改革就走了一條從實際出發的漸進改革之路。無論是安徽小崗村土地承包經營的探索,還是廣東小漁村經濟特區的試驗,無論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初期改革策略,還是現代化“三步走”的宏觀戰略目標,無論是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實踐,還是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的要求,中國改革的歷程遵循的是先易後難的務實路線,謀取的是由點及面的穩步推展。這其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改革的目標是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空喊口號;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文章表示,以政治體制改革為例,30多年來,中國廢除了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精簡機構,推進了機構改革;建立了國家公務員制度,提升了公務員隊伍素質;實行基層群眾自治,擴大了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渠道;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完善了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些改革無不是針對具體問題,求真務實的鮮明特征,使得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事實證明,這樣的改革不會一蹴而就,盡善盡美,卻避免了社會動蕩,保持了中國發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正如許多中外學者所分析的,中國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改革過程的漸進性,確保改革始終在“可駕馭的環境中”進行,這樣的經驗彌足珍貴——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對於十多億人民的社會福祉來說,沒有比穩定更重要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