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中國崛起後對世界霸權的爭奪,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看來,是既有動機,也有行動的。
文章還稱,對於世界而言,一個由東方大國中國所引導的國際格局充滿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源於世界對中國的意識形態和核心理念的不了解或是固有了解。所以這樣一個伴隨著諸多不確定性、未知性的國家的崛起,於他們而言,不可謂不是令人恐慌的。
然而西方觀之印度的崛起,卻與中國截然不同。印度的崛起是構建在與美國合作之下的,是在“民主陣營”之內的,是在意識形態上符合西方世界要求的,同時也是符合許多國家制衡中國的目的的,因此,這樣的崛起,是不必引起過多恐慌的。
而在筆者看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印度崛起並不恐慌還有另一重因素,那就是印度國內存在諸多社會矛盾,如種姓制度、貧富分化嚴重、基礎設施欠缺,等等,這些都將在某一階段制約到印度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印度如果試圖挑戰美國霸權,至少從現在看來,路途仍然是十分遙遠的。
中國的應對策略
那麼作為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當下的局面呢?重中之重當然是協調好與美國的關係。
中美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我們現在關心的應該是如何化解矛盾,因為雙方共同發展顯然是最好的結果。在筆者看來,因為中國的經濟、軍事等方面的發展是一個既定事實,無法改變或者說不好改變,所以筆者更傾向於通過某些軟性的因素來解決此問題,即用建構主義的思路,強調增加中美之間的共識和互信。
一是讓美國明白,中國當前的發展與輸出意識形態毫無關係,而中國也根本無心爭奪美國的霸權。中國目前的大戰略由四個核心理念組成:中國完全有理由躋身大國俱樂部,“安全困境”是存在的,不爭奪全球事務領導權和不勉強承擔無法承擔的責任的“自我克制”,融入世界並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中國的目標是積極融入國際社會,但對於所謂爭奪霸權卻並不上心。而事實上,中國正是因為清楚地認識到美國對中國安全環境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以及美國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才更加重視與美國保持良好的關係,這一基本政策甚至在1995年台海危機、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等一系列面臨巨大民意壓力時也仍在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