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布雷斯尼茨指出,把創新等同於發明創新產品是錯誤的。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中國在其他形式的創新方面走在世界最前列,包括“產品創新”,即把現有的產品設計得更好、或更符合不同市場的需求;以及“流程創新”,不斷改善工廠和物流體系。
據聯合早報報道,中國政府近來致力於引導中國企業、尤其是大型國企發展自主創新的高端產品。雖然多年來在科技創新領域投資不少,並積極採取了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措施,取得的具有獨創性的成果與預期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對此,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布雷斯尼茨表示,外界經常批評中國“創新不足”,許多中國人自己也這麼認為,但這其實是對何為“創新”未有充分認識。
布雷斯尼茨指出,把創新等同於發明創新產品是錯誤的。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中國在其他形式的創新方面其實表現出色,包括“產品創新”,把現有的產品設計得更好、或更符合不同市場的需求;以及“流程創新”,不斷改善工廠和物流體系。
布雷斯尼茨說:“這是一個全球分工的年代,從最初的構思,到不同階段的生產,到最終交付,跨國企業都把產品送到最高效的地方去。如果中國是世界的最高效的製造工廠,或許它也沒有必要成為世界最前沿的實驗室。”
他舉例說,電腦公司蘋果在美國就飽受批評,指蘋果作為矽穀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卻沒有給美國創造多少就業市場,反而給中國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如果沒有中國提供的大批創新人才和廉價勞動力,像蘋果這樣的跨國企業根本無法生產出像iPhone這類科技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