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7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7日發表點評文章說,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於一日在博鰲以酒會歡迎台灣代表團時表示,“深化政治互信,兩岸的經濟合作才能向前推進”。主要的台灣媒體都將此解讀為大陸在催促台灣展開政治談判。
文章說,其實,根據來自北京的權威消息,大陸非常清楚兩岸政治談判的條件還未成熟,所以不會貿然提出兩岸展開政治談判,除非台灣自認為已到了政治談判的時機,大陸必然歡迎。否則,可以想見的是,一旦大陸於短期內主張政治談判,台灣內部主流意見尚未形成,大陸的主張必然無法實現,那就陷自己於進退不得了。
因此,沒有必要過度解讀王毅的講話,以至嚇人嚇己。所謂深化政治互信,一直是大陸的呼籲,與此同時,大陸也認同兩岸協商“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原則。此一原則不是任一方片面所堅持,而是雙方的共同認知。更進一步地說,此一原則是2008年3月馬英九勝選後,國共兩黨透過溝通平台達成的。
文章說,政治互信更不等於政治談判。回顧2008年4月29日,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北京會見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時,胡提出了兩岸關係的十六字箴言,其中最前面的四個字“建立互信”,指的就是政治互信,而這當然不是在說政治談判。
什麼是大陸所說的政治互信呢?即“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這原本是國共兩黨於2005年4月連、胡會談時所達成的,至2008年5月馬英九上任後,“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就從兩黨互信提升為兩岸當局、兩岸主流民意的互信。
文章說,大陸對既有的互信期待有什麼樣的深化呢?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於今年三月二十二日在北京向胡錦濤說明的兩岸“非國與國關係”,即為深化兩岸政治互信的重要舉措。“非國與國關係”本來就是台灣自己依據根本大法、依據兩岸條例、依據行政體制的定位,而面對面地向大陸領導人提出,正是深化政治互信。這就有助於兩岸經濟的互惠合作持續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