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兩國高層不斷來往互訪,在各層次、各領域也建立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對話機制,特別是最高層次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但是這些互訪及對話並未有助建立起戰略互信,反之,隨著兩國在意識形態、經貿、軍事、環境等等方面的分歧與衝突,兩國關係似乎有走向更深的戰略互疑的趨勢。
不久前,美國布魯斯金學會研究員李侃如和中國學者王緝思聯名發表《中美戰略互疑》報告,指出中美之間 戰略互疑的現狀和根源 。近日,李侃如再次撰文繼續闡述其關於美中互相猜疑將影響兩國關係發展大局的觀點,認為中美互疑的關鍵在於雙方對對方未來關係的判斷都沒有把握;諸多分析讓中國方面相信美國要遏制中國的崛起,而美國則擔心中國的崛起必然會消耗美國。
回到台灣問題上,美國一再表示樂見台海和平,儘管中國的崛起,美國國內放棄台灣的呼聲也漸起,但是美國重回亞太的戰略,凸顯台灣的地緣戰略意義對美國來說仍然存在,仍然重要,很難輕易放棄。當前中美力量較之以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雙方之間在亞太的戰略互疑將影響雙方就台海政策的調整。
雖然中美雙方目前難以建立戰略互信,但彼此之間的戰略互疑也並非不能克服,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包括共同的戰略利益也有交集並延伸的現實可能。這些共同利益的交集包括在經貿,國際事務、軍事以及環境等等方面,尤其在全球化下,經濟方面已經形成緊密相互依存和互利的格局。如果雙方坦然面對分歧,不斷調適心態,避免過多猜疑,互相適應,深度磋商,找到彼此之間可以接受的利益最大公約數,實現雙方的戰略平衡並非不可能。這種戰略平衡有別於冷戰時期美蘇當年的MAD平衡(確保互相摧毀的恐怖平衡),這種建立在利益交集,合作共贏基礎上的平衡,於雙方都是有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