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貿、互聯網入手化解互疑
文章說,在經貿方面,他們建議,美國應創造條件鼓勵中國對美國進行實物資產的投資;在2012年大選前完成美國對中國技術出口限制的評估;針對美國官員與專家,中國增加政治體系運作的透明度,以便美國做出切合實際的預期;盡快完成雙邊投資條約的談判。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對美國增加中國政治體系運作的透明度,為何不是針對全世界?美中雙邊投資條約的談判固然非常重要,惟從美國迄今還不願承認大陸市場經濟地位以及雙方對人民幣升值問題迄未形成共識來看,雙方經貿矛盾顯然比表面上所呈現的更為嚴峻。在大選年,奧巴馬即使想做很多事,但都會從政治角度來考量利弊得失。
在互聯網領域方面,他們建議,美中兩國應討論可能採取的規範、規則和可以接受的做法。理論上固然不錯,但因牽涉到各自互聯網作戰能力,卻是說易行難。在多邊對話方面,他們建議,美中兩國應推動舉行兩個三邊(中美日和中美印)對話,以處理這兩個三邊架構中各國關心的問題,減少戰略區隔,並避免其他國家選邊。問題是,這種安排似乎對飽受美國重返亞洲威脅的北京較為有利,而對已經大致掌控亞太局勢的華府不利。
尤其重要的是,儘管美中兩國不斷嘗試改善關係,但他們對彼此的認知幾乎都是從負面角度分析。經常和中國官員接觸的美國官員與智庫學者認為,北京的意圖相當明確,對美中關係所有相關問題都從零和角度出發,而且未來15年內,兩國將繼續針鋒相對。如果這是美國官員普遍的看法,則美中戰略互疑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國官員與智庫學者則相信,美國站在“錯誤歷史的一邊”,最後目標是維持全球霸權,企圖牽制甚至阻礙中國崛起。連王緝思也引述中方觀點認為,如果美國持續被經濟與國內政治拖累,長期看來,中國將是美中兩強惡鬥最後的勝利者。如果這是中國政治菁英的普遍看法,則此一根深蒂固的想法恐怕不易消除。
文章說,美中改善關係已經多年,儘管雙方存在著多重溝通管道,但卻一直難有重大進展,除了以上因素之外,最主要就是中國仍是一個共產國家,美國對共產國家的潛在敵意從未消失。
再加上他們之間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矛盾日異浮現,雙方在談判議題的優先順序上都是各自有所堅持,不但安全困境時隱時現,甚至連非傳統安全議題都合作不易,更不用說攸關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的傳統安全議題。
由於中國仍是一個共產國家;因此,美中兩國無論是改善關係或是合作,都受到意識型態與戰略矛盾的制約。
文章說,如果華府與北京不從根本原因著手,要想化解美中戰略互疑不免緣木求魚,終是鏡花水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