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跨境上學,成長的煩惱
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2006年“雙非港童”突破萬人;2006年至2011年,累積人數已達15.8萬餘人;加上2006年以前總共1.7萬多名孩子,迄今為止,已有近18萬“雙非港童”。
一方面,是赴港產子熱潮正試圖掀起最後一個“浪頭”;另一方面,一些“雙非港童”的父母卻開始後悔。甚至有父母在網上宣稱,要放棄孩子的香港戶籍。
這背後,固然有政策收緊因素,也開始浮現一些自覺選擇。
每周一至周五,早晨6時剛過,在深港跨境學童最為集中的深圳福田口岸出入境大廳前,擠滿了排隊的入港人群,其中相當多是背著書包的孩子。深圳人對這一幕早已見怪不怪。這樣的“跨境學童”目前在深圳多達1.3萬人。有人預計,隨著這幾年的赴港產子潮,估計在五六年後,“跨境學童”將步入高峰。
“港籍寶寶”長成“跨境學童”,當初美好的“香港夢”如今引發出無數意料外的困惑。學位緊、上學遠、融入難、溝通少……這些問題,今天使每一位“跨境學童”父母倍感憂慮,而明天,可能會困擾更多的“雙非港童”及父母。
跨境學童陳子欣(化名)的媽媽,說起自己的經歷,頗有點“悔不當初”。“港人對內地孕婦的反感,在我進入產房生孩子的那刻我才察覺,助產士對我們的語氣、態度都明顯不一樣。為了避免港人將來會歧視我們所生的‘雙非港童’,在領取BB出世紙的表格中我特意填上香港拼音所發音的‘chan’,但姓氏還是跟隨父母通行證上的中文拼音。”
她發現港人其實對“雙非港童”有歧視,媒體常報道有議員或者相關人士呼籲削減“雙非港童”的福利。同時,她家庭內部也常因“一家兩制”產生衝突,“老二每天要早早起床上學,看到哥哥可以睡久些,心裡不平衡,就去吵醒哥哥,每天早上家裡雞犬不寧。這些還是小事,兄弟倆將來的文化交流及價值觀都將不可避免的出現矛盾”。
“如果要照顧老大,就意味著老二辛苦;如果想老二有個快樂童年,要隨他在香港居住,就意味著我們一家四口要兩地分居。”子欣媽媽說,“現在我才覺得當初赴港產子的決定是多麼草率!將來遇到的問題可能會更棘手,我們也只能見招拆招了。
採訪中,不少家長表示,看過身邊一些“跨境學童”家庭的實例後,都對赴港產子一事打起了“退堂鼓”,大家都在更新著自己對香港社會的認知。尤其是前段時間個別港人與內地遊客發生不愉快事件後,他們更加憂慮“跨境學童”在成長過程中身份識別的問題。“去年港府派利是6000港幣,新移民則沒有同等待遇”。
與此同時,“雙非港童”如果生活在內地,還要面臨交高額贊助費讀書的成本,就算經濟上可以負擔,還有多次回港辦理“回鄉證”的麻煩。在網上可以看到,在一起交流的家長中,有人將“跨境學童”的成長比喻為“深度套牢”,並呼籲“三思而行”。
|